《惊蛰后雪作未已阴之湖庄》

时间: 2025-01-01 16:16:50

甲拆多应满药栏,跨缧心已拂轻鞍。

正疑阴因仍飞雪,岂有春中却沍寒。

启蛰候虫犹自闭,向阳梅子自能酸。

误成严冷非天意,说与人心作好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惊蛰后雪作未已阴之湖庄
作者:曹彦约 〔宋代〕
甲拆多应满药栏,
跨缧心已拂轻鞍。
正疑阴因仍飞雪,
岂有春中却沍寒。
启蛰候虫犹自闭,
向阳梅子自能酸。
误成严冷非天意,
说与人心作好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惊蛰节气后,阴冷的天气依然未去,雪花纷飞,令人感到春天的寒意。诗人骑马来到湖边,看到药栏满是草药,内心感到疑惑。春天明明已到,为什么天气却依旧寒冷?蛰伏的昆虫还未苏醒,阳光下的梅子却已开始发酸。这样的严寒并非天意,只是人心的期盼与现实的差距。

注释

  1. 甲拆:指药栏的上部分被拆开,多指药材的收获。
  2. :缰绳。
  3. 拂轻鞍:轻轻拂动马鞍,暗示骑马的状态。
  4. 启蛰:指春雷乍响,万物复苏的时节。
  5. 梅子:梅树上的果实,象征春天的到来。
  6. 非天意:并不是自然的安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擅长山水田园诗,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惊蛰时节,正值春季,然而天气却异常寒冷,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现象,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渴望与对冷天气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来临时的反差。开头通过“甲拆多应满药栏”引入生活场景,给人以生动的视觉感受,接着转入诗人的内心感受,表现出一种春暖花开的期待与现实寒冷的对比。诗中的“正疑阴因仍飞雪”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疑惑和不解,透出了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而“岂有春中却沍寒”则更加强调了这种矛盾心情。后面的几句则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对比,特别是“启蛰候虫犹自闭”,表现了春天的迟缓,而“向阳梅子自能酸”则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尽管环境严酷,梅子依然在向阳中生长。

整首诗在对比中传达了对自然的哲理思考,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既有对冷暖变化的感慨,也有对生命的深刻认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甲拆多应满药栏:药栏上部被拆,暗示春天来临时药材的丰盈。
  2. 跨缧心已拂轻鞍:骑马出行,心情随着轻鞍的晃动而轻松。
  3. 正疑阴因仍飞雪:疑惑于为何春天来临时依旧飞雪。
  4. 岂有春中却沍寒:惊讶春季仍然寒冷。
  5. 启蛰候虫犹自闭:春雷响起时,昆虫仍在蛰伏。
  6. 向阳梅子自能酸:阳光下的梅子依然生长,尽管环境严寒。
  7. 误成严冷非天意:这种寒冷的天气并不是自然的安排。
  8. 说与人心作好看:告诉人们这只是外在的景象,与内心的期待相悖。

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拟人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对比手法在于将春天的期盼与寒冷的现实进行对照,增强了情感的张力;拟人手法体现在梅子“自能酸”的描写上,赋予自然以生命;象征手法则通过梅子和虫子的状态象征春天的希望和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传达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药栏: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2. 飞雪:代表寒冷与不安。
  3. 梅子: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顽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人与自然的关系
    C. 对寒冷的无奈
    D. 生命的顽强

  2. “向阳梅子自能酸”中的“梅子”象征着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到来
    C. 人的期望
    D. 诗人的无奈

  3. 诗中表现诗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是哪一句? A. 甲拆多应满药栏
    B. 正疑阴因仍飞雪
    C. 启蛰候虫犹自闭
    D. 误成严冷非天意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春晓》 - 孟浩然
  2.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曹彦约的《惊蛰后雪作未已阴之湖庄》与孟浩然的《春晓》均以春天为主题,但前者更多地表现了寒冷与期待的矛盾,而后者则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3. 《古诗词解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