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祁门道中即事
修竹围墙草护阶,
赏花庭院已安排。
洛阳忠孝家何在,
不贡姚黄更缅怀。
白话文翻译:
修竹环绕的围墙,草坪保护着阶梯,
花园里赏花的场景已经布置好。
洛阳的忠孝之家在哪里呢?
不再献上姚黄,更加怀念那往昔。
注释:
- 修竹:修长的竹子,象征高洁和坚韧。
- 围墙:用竹子围成的墙,具有自然和谐的意象。
- 草护阶:草坪保护着台阶,体现出一种幽静的环境。
- 赏花庭院:指的是精心布置过的庭院,表达诗人对美好景致的享受。
- 洛阳:古代文化重镇,忠孝之风盛行。
- 忠孝家:指的是对国家和家庭有忠心和孝心的人。
- 姚黄:一种花,指代美好的事物。
- 缅怀:回忆、怀念。
典故解析:
“洛阳忠孝家”典出《论语》中的忠孝思想,强调对父母和国家的忠诚与孝敬;姚黄则是古代美花,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失去的事物,反映了诗人对往昔的思索与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彦约,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善于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道中,诗人路过祁门时对周围景致的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忠孝文化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安静而和谐的庭院景象,透过“修竹围墙草护阶”,展示出一种自然的优雅与宁静。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对美好景致的珍惜,构成了整首诗的基调。接着,诗人转向思考洛阳的忠孝家,表达了对传统美德的向往与对其缺失的惋惜,反映了对社会文化的深刻思考。
最后一句“不贡姚黄更缅怀”,不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更隐喻了对当下社会风气的失落与不满。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文之间架起桥梁,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有情感上的共鸣,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修竹围墙草护阶:描绘出自然环境的优美,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赏花庭院已安排: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用心与热爱。
- 洛阳忠孝家何在:引入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发出疑问,反映出忧虑。
- 不贡姚黄更缅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流露出对现状的不满。
-
修辞手法:
- 比喻:以姚黄象征美好与失去的事物。
- 对仗:上下句结构相对,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与对称美。
- 象征:修竹、草坪等意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雅与沉静。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自然景观引发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社会风气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深刻思索。
意象分析:
- 竹:象征高洁、坚韧与清雅。
- 草:代表生命力与自然的和谐。
- 庭院: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美好。
- 忠孝: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伦理道德的重视。
- 姚黄:象征过往美好的回忆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忠孝家”主要指的是:
A. 忠于国家和父母的人
B. 富有的人
C. 学者
D. 外国人 -
诗中提到的姚黄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美好与失落
C. 友谊
D. 战争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对故国的思念与社会的忧虑。
- 李白《庐山谣》: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与王维《鹿柴》相比,曹彦约的诗更侧重于人文情感的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观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