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规拜违》

时间: 2025-01-01 15:55:27

才到巍峨畔,还登翠碧重。

调青赓白雪,琴静抚黄钟。

履践古人道,追游仙者踪。

自来多福力,想念各疏慵。

何处不为乐,此心知所从。

还如一片月,挂在万年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才到巍峨畔,还登翠碧重。
调青赓白雪,琴静抚黄钟。
履践古人道,追游仙者踪。
自来多福力,想念各疏慵。
何处不为乐,此心知所从。
还如一片月,挂在万年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高山之旁,心情愉悦地游览风景的情景。刚到高耸的山边,便又登上了翠绿的山峰。青色的乐曲似白雪般悠扬,琴声静谧地抚摸着古老的旋律。脚踏古人的道路,追随那些仙人的踪迹。从来就有许多的福气,想起过去的懒散与疏忽。哪里不是乐趣呢?我的心知道来自何处。就像那一轮明月,悬挂在万年苍松之上。

注释:

  • 巍峨:形容山高而雄伟。
  • 翠碧:形容山色青翠。
  • 调青:指演奏青色的音乐或乐曲,青色常用来比喻清新、高远的境界。
  • 黄钟:古代一种乐器,象征着古老而高雅的音乐。
  • 履践:行走、践行。
  • 古人道:古代圣贤所传的道路或思想。
  • 仙者:传说中的神仙或超然之人。
  • 福力:指福气和力量。
  • 疏慵:懒散、疏忽的状态。
  • :快乐、乐趣。
  • 万年松:象征长寿与坚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先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主题,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张继先游历某个高山时写成,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他对古代文化的追求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寄托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及对生命乐趣的追求。开篇的"巍峨畔"与"翠碧重"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中。接着,穿插的音乐意象,如“调青赓白雪”的乐曲,传达出一种清新而高雅的氛围,使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宁静和愉悦。

诗中反复提到的“古人道”与“仙者踪”,不仅表现出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表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的最后两句则将情感提升到哲理层面,强调了乐趣的源泉在于内心的知晓与感悟。诗人将自己的内心与自然、历史相结合,这种深刻的哲思让整首诗的境界更加辽阔,形成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相融合的和谐意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才到巍峨畔:刚到高山的边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探索。
  2. 还登翠碧重:再登高峰,展现出一种不懈追求的精神。
  3. 调青赓白雪:演奏的乐曲如白雪般清新,暗喻高雅的艺术追求。
  4. 琴静抚黄钟:静谧的琴声抚摸着古老的旋律,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5. 履践古人道:行走在古人的道路上,展现对历史的敬仰。
  6. 追游仙者踪:追寻超脱世俗的仙人,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7. 自来多福力:福气与力量自古以来就存在,强调与历史的联系。
  8. 想念各疏慵:对过去懒散的反思,表现出对自我修养的追求。
  9. 何处不为乐:无论何处都有乐趣,强调内心的快乐与满足。
  10. 此心知所从:内心的快乐源自对生活的理解。
  11. 还如一片月:将心境比作明月,形象化了内心的宁静与明亮。
  12. 挂在万年松:长久的松树象征着坚持与恒久,呼应了诗的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境比作明月,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音乐等意象传达情感,丰富了诗的层次。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古文化的追求以及对内心乐趣的探寻,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巍峨:象征高大、伟岸,暗喻理想与追求。
  • 翠碧:代表生命与活力。
  • 琴声:象征艺术与内心的宁静。
  • 古人:代表智慧与历史的传承。
  • 仙者:象征理想与超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张继先
    C. 杜甫

  2. "调青赓白雪"中的“调青”指的是: A. 演奏音乐
    B. 描绘风景
    C. 追寻古人

  3. 诗中提到的“万年松”象征: A. 短暂的生命
    B. 坚持与恒久
    C. 热情与活力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望岳》:同样描绘山水,表达崇高的理想。
  • 《山居秋暝》: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产生出宁静之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