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春吟》

时间: 2025-01-06 09:09:57

春归必意归何处,无限春冤都未诉。

欲托流莺问所因,子规又叫不如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洛阳春吟
作者: 邵雍 〔宋代〕

春归必意归何处,无限春冤都未诉。
欲托流莺问所因,子规又叫不如去。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归来,必定有它归属的地方,但这无尽的春天冤屈却无法倾诉。想要借助流莺去询问原因,然而子规的啼叫又让我觉得不如离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归:春天的到来。
  • 意归:心中所归,所指的地方。
  • 无限:形容数量极多,这里指春天的愁苦无法诉说。
  • :冤屈、怨恨。
  • :寄托、依赖。
  • 流莺:一种鸟,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声音。
  • 子规:即杜鹃鸟,因其啼叫声哀怨而著称。

典故解析

  • 流莺子规:在古代诗词中,流莺常象征春天的美好,而子规则常用来表现悲凉与哀愁,体现了春天的两面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6-1077),字子美,号退庵,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和理学家。他的诗风清新,注重自然与人情,擅长抒情,常以春天、月亮、山水为题材。

创作背景: 《洛阳春吟》创作于春季,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思考以及内心的孤独与烦恼。

诗歌鉴赏:

《洛阳春吟》在看似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生机的同时,实际上却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首句“春归必意归何处”,开篇即引入对春天归属的思考,暗示着春天虽然带来了生机,却也伴随着未解的情感。接着的“无限春冤都未诉”更是道出一种无法倾诉的无奈,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却又无法融入其中,愁苦如影随形。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想借助流莺去问询春天的缘由,但又因为子规的哀叫而感到不如离去,隐喻着对现实的逃避与对过往的惋惜。流莺与子规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主题: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苦闷之间的矛盾。

整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流莺象征着春天的生机,而子规则代表着伤感与失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春日的复杂情感。通过这些意象与情感的交织,邵雍成功地传达了一种春天虽美,却难以抚慰内心孤独的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归必意归何处:春天的回归,必然有它的归宿,表现出一种对春天归属的思考与探讨。
  2. 无限春冤都未诉:无尽的春天冤屈没有人倾诉,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3. 欲托流莺问所因:想借助流莺的声音来询问春天的原因,体现出对春天的渴望与向往。
  4. 子规又叫不如去:子规的悲鸣让人不如离去,表现出对春天美好但又充满苦闷的复杂感受。

修辞手法

  • 对比:流莺与子规的对比,展现出春天的双重性。
  • 拟人:赋予自然界的声音以情感,使诗歌更加生动。
  • 象征:流莺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子规象征哀愁与失落。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春天的归来与内心的孤独,体现出诗人在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苦闷之间的矛盾,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失去的哀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
  • 流莺:代表美好的声音与春天的快乐。
  • 子规:象征悲伤与失落,反映内心的苦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洛阳春吟》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邵雍
    • C. 李白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流莺”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生机
    • B. 秋天的萧瑟
    • C. 冬天的寒冷
    • D. 夏天的炎热
  3. 诗中“子规”代表着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哀愁
    • C. 兴奋
    • D. 平静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邵雍的《洛阳春吟》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前者强调内心的孤独与对春的思考,后者则表现出壮阔的自然景色与积极向上的情感,反映了不同诗人对春天主题的不同理解与表现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邵雍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