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恨》

时间: 2025-01-04 06:25:06

夫子昔居地,流传后代看。

竹藏壁中简,杏落水边坛。

流藻尤蘩盛,依槐免折残。

一时雩舞乐,千古孔林寒。

渔父系舟听,门人舍瑟叹。

世多伐木者,吾道欲行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夫子昔居地,流传后代看。
竹藏壁中简,杏落水边坛。
流藻尤蘩盛,依槐免折残。
一时雩舞乐,千古孔林寒。
渔父系舟听,门人舍瑟叹。
世多伐木者,吾道欲行难。

白话文翻译

这位古代的圣贤曾经居住的地方,流传给后代人去观赏。竹子隐藏在墙壁里,杏子落在水边的坛子上。水草鲜艳旺盛,依靠着槐树免于折损。曾经的祭祀舞乐如在眼前,而千古的孔林却显得寒冷。渔夫系好小舟倾听,门徒们放下瑟琴叹息。世上有很多伐木的人,我的理想之路却难以实现。

注释

  • 夫子:指孔子,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
  • 竹藏壁中简:竹子隐匿于墙壁之中,指书籍或简牍。
  • 杏落水边坛:杏树的果实落在水边的坛子上,形象生动。
  • 流藻尤蘩:水中的藻类与蘩草生机勃勃。
  • 雩舞乐:古代祭祀时的舞蹈和音乐。
  • 孔林寒:指孔子的墓地,传达出一种苍凉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子羽,号石湖,南宋诗人,擅长诗词、散文,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文情怀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对孔子及其思想的崇敬,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伐木者的无奈与忧虑。诗人借景抒怀,寄托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深思。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恨》以孔子故居为背景,生动描绘了自然环境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诗中通过描写竹子和杏子等自然景物,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追怀与对自然的热爱。诗歌的前半部分通过细腻的描绘来展现环境的优美,表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情景。

后半部分转向对现实的不满,提到“世多伐木者”,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失落。诗人不仅在追忆历史,也在对比现实,表达了对理想理想的渴望与追求的艰难。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反思,使得整首诗在美丽的景色中渗透了一种深邃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夫子昔居地:指孔子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
  2. 流传后代看:强调了孔子思想的影响力,代代相传。
  3. 竹藏壁中简:竹简象征知识的保存和传承。
  4. 杏落水边坛:描绘自然景物,展现生动的画面。
  5. 流藻尤蘩盛:水草的繁盛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6. 依槐免折残:槐树的庇护象征着保护与安宁。
  7. 一时雩舞乐:追忆古代祭祀活动的热闹场面。
  8. 千古孔林寒:对比古代与现实的冷清,感情更显沉重。
  9. 渔父系舟听:渔夫的安静与沉思,带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10. 门人舍瑟叹:表达弟子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
  11. 世多伐木者:现实中存在的伐木者象征着对理想的阻碍。
  12. 吾道欲行难:表达了实现理想的艰难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竹藏壁中简”,用竹子比喻文化的传承。
  • 对仗:如“流藻尤蘩盛,依槐免折残”,整齐而富有韵律。
  • 拟人:如“渔父系舟听”,赋予渔父深思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与对世俗生活的无奈,表达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
  • :寓意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
  • 水草: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孔林:象征着历史的深邃与文化的苍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夫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孔子
    • C. 荀子
    • D. 老子
  2. 诗中“竹藏壁中简”意指什么?

    • A. 竹子被用来制作乐器
    • B. 书籍被藏在竹子中
    • C. 文化知识的保存
    • D. 竹子作为建筑材料
  3. 诗中提到的“世多伐木者”反映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现实的无奈
    • C. 对孔子的崇敬
    • D. 对音乐的追求

答案

  1. B. 孔子
  2. C. 文化知识的保存
  3. B. 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竹溪直院》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有自然景物的描写,但刘克庄更注重对历史文化的反思,而王维则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对比反映了两位诗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