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诸暨大雄寺
姚宽 〔宋代〕
解榻无凝尘,云房惬幽素。
清寒薄衾枕,微凉散庭户。
梦破流水声,钩帘卷山雾。
时与静者俱,为拟汤休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大雄寺的夜晚宿泊情景。诗人躺在床上,床上没有尘埃,屋内的云雾让人感到宁静而清幽。薄被和枕头带来一丝清寒,微凉的气息透过庭院弥漫开来。梦被流水声打断,拉开窗帘,山间的雾气随之卷起。此时与静谧的人同在,意图写下轻松的休闲句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解榻:解开床上的被褥,表示准备休息。
- 凝尘:尘埃凝聚,这里指床上非常干净,没有灰尘。
- 云房:云雾缭绕的房间,形容环境清幽。
- 清寒:清冷的感觉,形容夜晚的寒意。
- 薄衾枕:薄薄的被子和枕头,表示简朴的住宿条件。
- 微凉:微微的凉意,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钩帘:拉起的窗帘,表示打开窗帘的动作。
- 静者:安静的人,可能是指与诗人相伴的僧人或友人。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未涉及具体的古典典故,但“静者”暗示了与佛教禅宗的联系,体现了静谧与内心平和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宽,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但他在诗歌创作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擅长写景抒情的作品。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宿于诸暨大雄寺的夜晚,反映了他在寺庙的静谧环境中,感受到的自然与内心的宁静,表现出对安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宿诸暨大雄寺》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诗人在夜晚的寺庙中,感受着自然环境带来的宁静与清寒,体现了宋代士人对简约生活的向往。全诗的意境清幽,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从“解榻无凝尘”到“时与静者俱”,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夜晚的安静和清新。
诗中细腻的描绘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处的环境,感受到寺庙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梦破流水声”这一句,表现了夜晚的安静被流水声打破的瞬间,恰如生活中那种短暂的干扰,展现出一种哲思——即使是在最宁静的时刻,也总有些许外界的声音在干扰着我们的思维和梦境。
最后一句“为拟汤休句”则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在这静谧的环境中,写下轻松的诗句,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整首诗中,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令人陶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解榻无凝尘:诗人在睡前整理床铺,床上没有尘埃,表现出清洁和宁静的环境。
- 云房惬幽素:房内云雾缭绕,给人以幽静的感觉,体现了自然的恬淡。
- 清寒薄衾枕:薄被和枕头带来的清寒,突出夜晚的凉意,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微凉散庭户:微凉的空气弥漫在庭院,让人感到清新舒适。
- 梦破流水声:梦境被流水声打断,感受到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干扰。
- 钩帘卷山雾:拉开窗帘,山间的雾气随之卷起,展现出自然的动态美。
- 时与静者俱:与安静的人同在,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为拟汤休句:希望能在此环境中写下轻松的诗句,体现了对创作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寒薄衾枕,微凉散庭户”,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流水声打破梦境,赋予自然现象以情感,使读者感同身受。
- 意象:通过“云房”、“流水声”等意象,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和自然的美,表达了诗人对安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一种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榻:床,象征着诗人的安宁与内心的安静。
- 云房:象征着清幽环境,反映出佛教的禅意。
- 流水声: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干扰。
- 山雾:象征着自然的神秘和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解榻无凝尘”意为: A. 床上有很多尘埃
B. 床上非常干净
C. 床铺已整理
D. 床非常舒适 -
填空题:诗人通过“梦破流水声”,表达了对____的描写。
-
判断题:诗中的“云房”代表了热闹的环境。(对/错)
答案:
- B
- 生活中的干扰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孤独与思乡之情,意境同样清幽。
- 《山中杂诗》(王维):描绘山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
诗词对比:
- 《宿诸暨大雄寺》与《静夜思》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夜晚的宁静与思考,但《静夜思》更偏向对故乡的思念,而《宿诸暨大雄寺》则更关注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宿诸暨大雄寺》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