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台夜雨
作者: 姚宽 〔宋代〕
瘴海远黏天,
山城入暝烟。
春潮生蛤晕,
夜雨长蜗涎。
灯几花时落,
风帘客未眠。
平生怀此地,
今夕意茫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天台山下夜晚的雨景,远处的瘴海与天空交融,山城笼罩在夜色烟云之中。春潮涌动,海蛤蜊的涟漪荡漾,夜雨淋漓,蜗牛的口水在雨中不断流淌。灯下的花瓣随时可能飘落,窗帘随风而动,客人辗转难眠。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在此刻显得更加深重,然而此时此刻,心中却充满了迷茫与无奈。
注释:
- 瘴海:指湿气重的地方,常常是疾病的温床。
- 黏天:形容云雾弥漫,天际模糊。
- 暝烟:夜晚的烟雾,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春潮:春天的潮水,表现了自然的变化。
- 蛤晕:蛤蜊在水面上形成的涟漪。
- 蜗涎:蜗牛的唾液,形容夜雨滋润的状态。
- 灯几:灯下的桌子。
- 风帘:随风摇曳的窗帘。
- 意茫然:内心感到迷茫无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宽,字君复,号湘山,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天台夜雨》创作于诗人游历天台山期间,正值春季,天气回暖,诗人通过描写夜雨景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于人生的感慨。此时的天台山,山水相映,雨雾缭绕,正是诗人灵感的源泉。
诗歌鉴赏:
《天台夜雨》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诗人在夜雨的映衬下,描绘出了一幅恬静而又富有情感的画面。首句“瘴海远黏天”,以“瘴海”开篇,给人以遥远而神秘的感觉,暗示了自然环境的复杂与艰难。接着“山城入暝烟”,则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朦胧的夜晚,山城被烟雾笼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诗中提到的春潮和蛤晕,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雨夜中,春潮涌动,生机与活力充盈。在“夜雨长蜗涎”一句中,作者用“蜗涎”形象地描绘了雨夜的细腻与温润,似乎将夜雨与生活的细节紧密相连。后面的“灯几花时落”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花瓣的飘落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脆弱。
最后两句“平生怀此地,今夕意茫然”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诗人虽对故乡有深厚的感情,但在此刻却感到无比迷茫,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思考。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张力,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瘴海远黏天:远方的瘴海与天空交融,给人一种模糊的感觉。
- 山城入暝烟:山城在夜色中被烟雾笼罩,显得神秘而宁静。
- 春潮生蛤晕:春天的潮水涌动,海蛤蜊的涟漪荡漾,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夜雨长蜗涎:夜雨绵绵,蜗牛的唾液在雨中流淌,形象生动。
- 灯几花时落:灯下的花瓣随时可能飘落,暗示时间的流逝。
- 风帘客未眠:窗帘随风摇曳,客人在此时却难以入眠。
- 平生怀此地: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深情怀念。
- 今夕意茫然:但此时此刻,内心却充满了迷茫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蜗涎”将蜗牛的唾液与夜雨联系,营造细腻的意境。
- 对仗:如“灯几花时落,风帘客未眠”,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让灯、花、风等有生命的描写,增加诗意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夜雨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迷茫,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瘴海:象征不安与复杂的环境。
- 山城:象征宁静与隐逸的生活。
- 春潮:象征生命与活力。
- 夜雨: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滋润。
- 灯几:象征温暖与思考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瘴海远黏天”中的“瘴海”指的是什么? A. 清海
B. 湿气重的地方
C. 平静的湖泊 -
“灯几花时落”中“灯几”指的是什么? A. 桌子
B. 窗帘
C. 灯光 -
诗中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怀念与迷茫
C. 忽视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春夜喜雨》 - 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与姚宽的《天台夜雨》都描绘了春天的夜雨,但杜甫的诗中更偏重于对大自然的描绘,而姚宽则结合了个人情感与思考,表现出更深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姚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