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陇头
作者: 姚宽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下陇流水咽,上陇征人别。
秦树暗秋云,燕鸿隔春雪。
闪倏见胡骑,翩翩传汉节。
戍客起愁心,心与飞蓬折。
白话文翻译:
在陇头,流水声如泣;在陇上,征人依依惜别。
秦地的树木在秋云之下显得昏暗,燕子和鸿雁在春雪中相隔。
突然间看到胡人的骑兵,飘动着汉朝的旗帜。
戍楼上的守卫心中愁苦,愁绪如随风飘荡的蓬草般折断。
注释:
- 陇头:指山岗的顶部,诗中指代边陲地区。
- 流水咽:流水声似乎在呜咽,形象地表达了离别的伤感。
- 征人:指外出征战的人,寓意离乡背井。
- 秦树:指当时的秦地,具有地域象征。
- 胡骑:指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象征战争和威胁。
- 戍客:指守边卫戍的士兵,心中充满忧愁。
- 飞蓬:形容心情的漂泊与无依无靠。
典故解析:
- 秦树:指代古代秦国的树木,寓意历史和文化。
- 汉节:汉朝的军旗,象征着汉民族的荣耀与自豪。
- 飞蓬:古时诗人常用来比喻漂泊的心情和无根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宽,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边疆生活的深刻体悟,尤其是对战争、离别和思乡之情的敏感。
创作背景:
《陇头》写于战乱频繁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边疆的景象和士兵的心情,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个人离别的深切感受。
诗歌鉴赏:
《陇头》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以流水和征人相互呼应,展现了伤感的情绪。首句通过“流水咽”传达出一种低沉的音调,暗示着离别的痛苦,接下来的“征人别”则直接点出离别的主题。诗中“秦树暗秋云”运用了景象与情感的结合,秋天的云层似乎为离别的伤感增添了浓厚的氛围。
在“燕鸿隔春雪”中,诗人以燕子和鸿雁的迁徙,象征着离家和思念,春雪的意象又增添了寒冷与孤独的感觉。后半部分,看到“胡骑”的出现,作者巧妙地把离别的个人情感与国家的动荡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士人对国家命运的忧心。
最后一句“心与飞蓬折”更是将愁苦的情感升华,心如漂泊的蓬草,折断了无依无靠的状态,给读者以强烈的共鸣。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构建了一幅悲壮的边塞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下陇流水咽:流水声如泣,暗示离别的伤感。
- 上陇征人别:征人离去,点出离别情境。
- 秦树暗秋云:秋天的景象,突出伤感和凄凉。
- 燕鸿隔春雪:迁徙的鸟儿,象征思乡与离别。
- 闪倏见胡骑:突如其来的敌人,象征战争的威胁。
- 翩翩传汉节:汉朝的军旗,表明国家的荣耀与责任。
- 戍客起愁心:边疆守卫的内心愁苦。
- 心与飞蓬折:心情漂泊无依,表现出深切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流水与人的情感相联系,营造出离别的氛围。
- 对仗:如“上下陇”、“秦树暗”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流水“咽”,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边疆的景象和戍楼守卫的内心,深刻表达了对离别、战争与思乡之情的感慨,展现了士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水:象征离别的悲伤与无奈。
- 征人:代表士兵,象征责任与牺牲。
- 秦树:隐喻历史与文化的厚重。
- 燕鸿:象征思乡与迁徙的情感。
- 胡骑:象征战争的威胁与不安。
- 飞蓬:象征无根与漂泊的心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流水咽”中的“咽”指什么? a) 流动
b) 哭泣
c) 嘶哑 -
诗中提到的“胡骑”指的是哪些人? a) 汉朝士兵
b) 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
c) 商贾 -
诗歌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伤与思乡
c) 愤怒
答案:
- b) 哭泣
- b) 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
- b) 忧伤与思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燕歌行》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边塞风光,但更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 高适《燕歌行》:同样表达离别情感,但更加突出士兵的豪情壮志。
这些作品同样反映了离别与思乡的情感,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深刻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姚宽生平研究及其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