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煌煌五星聚,瑞世启文治。
明道十事奏,横渠一方议。
有志不得行,曲学竟持世。
六经亡其一,此责竟谁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五颗明亮的星星聚集,象征着一个祥和的时代开启了文治的局面。奏上十件明理的事,横渠(即程颢、程颐)在一方进行讨论。那些有志之士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曲解的学问却在世间盛行。六经(指儒家经典)若失去其一,这样的责任又该由谁来推诿呢?
注释:
- 煌煌:形容光辉灿烂的样子。
- 瑞世:指祥和的时代。
- 明道:指明理的道理。
- 十事:可能指十项重要的政治或伦理事务。
- 横渠:指横渠学派的代表人物程颢、程颐。
- 曲学:指曲解的学问,误入歧途的学问。
- 六经:儒家经典文献,包括《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论语》。
典故解析:
- 横渠:横渠学派的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他们的思想在当时影响深远。
- 六经:这是儒家经典的统称,代表了古代中国文化的根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禾,字子文,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受到后世的推崇。其作品多涉及政治、伦理和社会问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理学盛行之际,社会对文治的渴望与呼唤日益增强。诗人表达了对有志者无法施展抱负的惋惜,同时也对当时学术界的曲解表示批评。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五星聚”开篇,象征着团结与光明,预示着一个理想社会的到来。接着,诗人提到“明道十事奏”,显示出对政治和伦理理想的期盼,表达了对有志之士积极参与社会进步的渴望。然而,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转而关注到当时现实的无奈,指出“有志不得行,曲学竟持世”,表达了对那些真正有志之士未能施展才华的失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由激昂转为沉痛,展现了诗人对学术与政治现状的深切反思与忧虑。特别是在最后两句中,诗人直言对儒家经典的缺失的担忧,质问这种责任究竟该由谁承担,表现了对文化传承的关注和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煌煌五星聚”:象征光辉灿烂的未来与希望。
- “瑞世启文治”: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 “明道十事奏”:说明有志之士奏报十件重要的事情,期望能振兴文治。
- “横渠一方议”:指理学家在讨论重要的社会问题。
- “有志不得行”:表达对有志者无法施展才华的惋惜。
- “曲学竟持世”:批评当时学术界的误导和偏见。
- “六经亡其一”:警告失去儒家经典将带来的后果。
- “此责竟谁诿”:发出对责任推诿的质问,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切思考。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象征与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例如“煌煌”和“瑞世”形成对仗,增强了视觉的冲击。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切与对未来的期望,反映了诗人对文化传承及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五星:象征光明与团结。
- 文治:代表理想的政治治理状态。
- 六经:文化传承的象征,失去将导致文化的倒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煌煌五星聚”中的“五星”象征什么? A. 灾难
B. 光明与团结
C. 孤独
D. 战争 -
诗中提到的“曲学”指的是什么? A. 正确的学问
B. 曲解的学问
C. 传统的学问
D. 失传的学问 -
“六经亡其一”警示的是什么? A. 学术失传的风险
B. 政治的混乱
C. 诗人的个人情感
D. 文化的繁荣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熊禾的《上严廉访十首》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表达了对国家与社会现状的忧虑与反思,前者更侧重于文化与理智的追求,后者则更多表现战争带来的苦痛与失落。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