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雪后寄周十)》

时间: 2025-01-04 12:44:37

梦里江南浑不记,只君幽户难忘。

夜来急雪绕东堂。

竹窗松径里,何处问归航。

瓮底新醅应已熟,一尊知与谁尝。

会须雄笔卷苍茫。

雪涛声隐户,琼玉照颓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雪后寄周十)
作者: 叶梦得 〔宋代〕

梦里江南浑不记,只君幽户难忘。
夜来急雪绕东堂。
竹窗松径里,何处问归航。
瓮底新醅应已熟,一尊知与谁尝。
会须雄笔卷苍茫。
雪涛声隐户,琼玉照颓墙。

白话文翻译:

梦中江南的景象已完全忘却,唯独你那幽静的门户让我难以忘怀。
昨夜急促的雪花围绕着东边的堂屋。
在竹窗松径之间,哪里可以询问归航的方向呢?
瓮底新酿的美酒应该已经熟成,不知与谁人共享这杯美酒呢?
我必须用笔描绘这苍茫的景象。
雪涛的声音隐约透过门缝,琼玉般的雪光照耀着倾斜的墙壁。

注释:

字词注释:

  • :指对方,即周十。
  • 幽户:幽静的门,指周十的家。
  • 急雪:形容雪下得很急,很快。
  • 归航:归家的航程,借指归家的路。
  • 瓮底新醅:瓮里刚酿好的酒。
  • 雄笔:形容有力的笔,指写作的才能。
  • 琼玉:形容雪的洁白如玉。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江南”常用来指代美丽的水乡,诗中提到的“竹窗松径”则营造了一个清幽雅致的环境,体现了南方特有的自然风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1072-1149),字宗悫,号存斋,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及散文家,主攻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和人生哲理,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冬季,可能是在雪后写给好友周十的。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江南美景的追忆,同时也反映了冬雪带来的孤寂与对友人共饮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在意境上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江南美好记忆的模糊,但却对周十的幽静门户念念不忘,显示了深厚的友情。急雪的描绘不仅为诗增添了动态的美感,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使人感受到冬日的冷清与孤独。

在描绘环境时,诗人使用了“竹窗松径”这样的意象,展现出江南特有的自然风光,传达了诗人对那种宁静生活的向往。而“瓮底新醅”一语则隐含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友人共享美酒的渴望,体现出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最后,诗中提到的“雄笔卷苍茫”不仅是对写作能力的自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希望能将这种美好的情感与景色通过文字传达给他人。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诗人对生活、友情与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梦里江南浑不记:梦中对江南的记忆已模糊,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遗忘。
  • 只君幽户难忘:唯独对周十的幽静门口念念不忘,显示深厚的友情。
  • 夜来急雪绕东堂:昨夜大雪纷飞,环绕着东边的堂屋,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竹窗松径里,何处问归航:在竹窗和松树小径之间,迷茫中对归家的方向感到无从寻觅。
  • 瓮底新醅应已熟:新酿的美酒应该已经熟成,暗示对美好时光的期待。
  • 一尊知与谁尝:不知与谁共享这美酒,流露出孤独感。
  • 会须雄笔卷苍茫:希望用有力的笔描绘这辽阔的冬景,表达创作的冲动。
  • 雪涛声隐户,琼玉照颓墙:雪花的声音透过门缝,洁白的雪光照耀着斜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冬日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琼玉照颓墙”,将雪比作美玉,增强了诗的视觉效果。
  • 拟人:雪涛声“隐户”,让雪声似乎具有人性,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竹窗松径”,形成了生动的对比,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表达在寂静的冬日中对友情的渴求与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象征着美好与恬静的生活环境。
  • 急雪: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
  • 竹窗松径:象征着诗人向往的清幽生活。
  • 瓮底新醅:象征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急雪”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天气现象?

    • A. 暴风雨
    • B. 大雪
    • C. 晴天
    • D. 雷电
  2. “瓮底新醅应已熟”中“醅”指的是什么?

    • A. 醋
    • B. 酒
    • C. 酱
    • D. 饭
  3. 诗中“竹窗松径”描绘的是怎样的环境?

    • A. 喧闹的城市
    • B. 宁静的乡村
    • C. 繁华的集市
    • D. 高山流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声声慢》

诗词对比:

  • 叶梦得 vs. 苏轼:两位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都有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情感,但叶梦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苏轼则更多地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叶梦得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