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资州钱固秀才道胜堂》

时间: 2025-01-14 21:28:31

醮坛旧山下,高卧一儒生。

有室罗经籍,无心取组缨。

芋肥收岁计,柑熟摘霜晴。

暂向京都见,添书入蜀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醮坛旧山下,高卧一儒生。
有室罗经籍,无心取组缨。
芋肥收岁计,柑熟摘霜晴。
暂向京都见,添书入蜀城。

白话文翻译:

在旧山下的祭坛旁,我悠闲地躺着,像一位读书人。
我的房间里堆满了经书,却没有心思去追求功名利禄。
看着芋头丰收的年头,柑橘成熟的季节,在霜晴的日子里采摘。
我打算暂时去趟京都,顺便带本书去蜀城。

注释:

  • 醮坛:祭祀的坛子,古代祭祀活动的场所。
  • 高卧:悠闲地躺着,形容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儒生:读书人或士人,古代知识分子的称谓。
  • 罗经籍:指各种经典书籍。
  • 组缨:指科举考试中的功名,隐喻追求名利。
  • 芋肥:芋头丰收,形容农业生产的富饶。
  • 摘霜晴:指在晴天时采摘水果,形容时节的适宜。
  • 京都:指当时的都城或大城市。
  • 蜀城:指四川地区的城池,可能指成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号梅溪,晚号梅隐,宋代著名诗人,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田园风光和闲适生活为主题,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梅尧臣隐居于资州期间,反映了他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及对名利的淡泊态度。在当时,士人普遍受到科举制度的影响,梅尧臣却选择了隐居的生活方式,追求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自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场景和内心的淡泊情怀。开头两句,诗人以“醮坛旧山下,高卧一儒生”自述,展现出一种对世俗功名的超然态度,令人感受到他对传统儒家理想的反思与自我认同。诗中提到的“有室罗经籍”,表达了他对学问的珍视,而“无心取组缨”则体现了他对功名的无所谓,显示出一种理想的隐士生活。

接下来的两句“芋肥收岁计,柑熟摘霜晴”通过描绘丰收的场景,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满足与宁静。芋头和柑橘的成熟象征着自然的丰饶和生活的美好,诗人的心境与自然景色形成了和谐的统一。

最后两句“暂向京都见,添书入蜀城”则透露出诗人对外界的关注。他虽然选择隐居,但偶尔也前往京都,表明他有着开放的视野与对文化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也表达了其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醮坛旧山下:诗人以地理位置开篇,指向隐居的环境,强调宁静。
  • 高卧一儒生:自述身份,表达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有室罗经籍:房间里有各种经典,说明他的学识和对文化的重视。
  • 无心取组缨:明确表示不追求功名,展现出对世俗的超然。
  • 芋肥收岁计:描写丰收的景象,象征生活富足。
  • 柑熟摘霜晴:描绘自然的美好,表达诗人对生活的喜悦。
  • 暂向京都见:虽隐居,但偶尔出行,表明其对外部世界的关注。
  • 添书入蜀城:带书去蜀,显示对知识传播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芋肥收岁计,柑熟摘霜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诗人的心境,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意象:诗中“醮坛”、“芋头”、“柑橘”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名利的淡泊,展示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反映出一种追求心灵宁静的理想生活状态。

意象分析:

  • 醮坛:象征着传统文化与祭祀,暗示诗人的文化根基。
  • 儒生:代表知识分子,体现了诗人的身份与追求。
  • 芋肥、柑熟:象征丰收与生活的美好,反映出自然的恩赐。
  • 京都、蜀城:表明诗人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醮坛”指的是: A. 祭祀的地方
    B. 书房
    C. 学校
    D. 庭院

  2. 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 A. 渴望
    B. 无所谓
    C. 后悔
    D. 追求

  3. “芋肥收岁计,柑熟摘霜晴”描绘的是: A. 冬天的景象
    B. 丰收的喜悦
    C. 春天的花朵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梅尧臣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强调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但梅尧臣更侧重于田园生活的淡泊,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山水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梅尧臣研究》
  • 《中国古代田园诗选》
  • 《梅尧臣诗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