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时间: 2025-01-06 05:23:20

柳底征鞍花底车。

两行香泪湿红襦。

别来莺燕已春余。

梳洗楼台愁独倚,笙歌庭院醉谁扶。

卷帘闲看玉储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柳底征鞍花底车。
两行香泪湿红襦。
别来莺燕已春余。
梳洗楼台愁独倚,
笙歌庭院醉谁扶。
卷帘闲看玉储胥。

白话文翻译

在柳树底下,马鞍和花车并排停放。
两行香泪湿透了红色的襦裙。
分别之后,黄莺和燕子已经过了春天。
在梳洗楼台上,我忧愁地独自倚靠,
笙歌在庭院中响起,谁能来扶我醉酒?
我悠闲地卷起帘子,静看那玉饰的储胥船。

注释

字词注释

  • 征鞍:指旅途中的马鞍,象征离别。
  • 红襦:一种红色的衣服,常用于描写女子的服饰。
  • 莺燕:黄莺和燕子,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梳洗楼台:指打理妆容的楼台,象征女性的生活环境。
  • 笙歌:笙与歌声,指音乐的悠扬。
  • 玉储胥:玉制的储物器,象征富贵。

典故解析
本诗中涉及的“莺燕”象征春天的如意与欢乐,而“梳洗楼台”则常见于古代诗词中,描绘女性的生活情态,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关注与描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兼具细腻与柔美,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之感,常以女性视角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浣溪沙》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生活情趣与情感抒发的时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后的情感纠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情感表达的重视。

诗歌鉴赏

《浣溪沙》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诗中通过柳树、花车、泪水等意象描绘了离别的愁苦与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首句“柳底征鞍花底车”便营造了一种旅途与离别的氛围,柳树常被视为离别的象征,征鞍与花车更是直观地展示了离别场景。接着“香泪湿红襦”,诗人以“香泪”形象地描绘了女性在离别时的情感流露,展示了离愁别绪的深刻。

在后面的句子中,诗人通过“别来莺燕已春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对春天的怀念,黄莺与燕子象征着春天的生机,诗人感叹时光荏苒,自己却仍沉浸在孤独的愁绪中。“梳洗楼台愁独倚”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愁,音乐和美酒的存在虽然醉人,但却无法消解心中的惆怅。最后一句“卷帘闲看玉储胥”则以一种闲适的姿态结束,似乎在表达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底征鞍花底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马鞍和花车并排,暗示着旅途的匆忙与悲伤。
  • 两行香泪湿红襦:通过“香泪”描绘出女性的柔情与泪水,展现了因离别而产生的强烈情感。
  • 别来莺燕已春余:感叹时间的流逝,春天已然结束,象征着美好生活的失去。
  • 梳洗楼台愁独倚:独自倚靠在楼台,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去的怀念。
  • 笙歌庭院醉谁扶:音乐响起,虽然醉人,但无人相扶,展现了内心的寂寞。
  • 卷帘闲看玉储胥:最后以悠闲的姿态结束,似乎在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香泪”形容泪水带有香气,增加了情感的细腻度;“梳洗楼台”则赋予了场景以人性化的情感,使之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离别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孤独生活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与情感的细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离别、愁苦。
  • 征鞍:象征旅途与分离。
  • 香泪:象征柔情与悲伤。
  • 莺燕:象征春天与欢乐。
  • 楼台:象征女性的生活环境与情感空间。
  • 笙歌:象征生活的雅致与孤独。
  • 玉储胥:象征富贵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柳底征鞍花底车”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旅行的欢乐
    B. 离别的伤感
    C. 春天的美丽

  2. 诗中的“香泪”指代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忧愁
    C. 愤怒

  3. “别来莺燕已春余”意指什么?
    A. 春天已经过去
    B. 夏天来临
    C. 离别的时刻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愁苦与对过去的怀念,但李清照的词更为婉约细腻,而陈允平的《浣溪沙》则在意象上更加生动与直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

以上内容为《浣溪沙》的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