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秋暮有感》
时间: 2025-01-14 21:06: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唐多令·秋暮有感
作者: 陈允平 〔宋代〕
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
带斜阳一片征鸿。
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
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
断肠人无奈秋浓。
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秋天黄昏时分的感慨与愁思。不要去采摘芙蓉花了,河畔的烟雾和水面显得空荡荡的。在斜阳的映照下,孤独的鸿雁正向远方飞去。想要放下心中的忧愁,却无处可放,它们都凝聚在我的眉头。将心事寄托在红色的题词上,画桥边的流水向东流去。伤心的人在秋天的浓重氛围中无可奈何。回首望向高楼,懒得再回去,早已看到新月高挂在梧桐树上。
注释:
- 芙蓉:指荷花,常象征美丽的事物。
- 秋江烟水空:描绘了秋天江面上烟雾蒙蒙的空旷景象。
- 征鸿:指北飞的大雁,象征离别与孤独。
- 闲愁:无处可去的忧愁,心中所积郁结的情感。
- 两眉峰:形容眉头的皱眉与愁苦。
- 画桥:指用画笔描绘的桥,代表美好的景致。
- 断肠人:形容心中悲痛的人。
- 秋浓:秋天的气息愈发浓厚,暗示着愁苦的加深。
- 层楼:指高楼,常用来象征思念与离别的场所。
- 梧桐:古时常用梧桐树象征离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南宋时期的词人,字子平,号允平。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相结合,风格清丽而婉约。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秋季,作者在江边感受秋天的萧瑟与孤独,心理状态的抒发映射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唐多令·秋暮有感》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开头"休去采芙蓉"便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芙蓉的盛开象征着青春的短暂与易逝。接着,诗人以"秋江烟水空"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意境空灵,给人一种孤寂之感。征鸿的飞去,既暗示了远行,也引发了对离别的思考。
全词中,"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一句,揭示了内心的愁苦无法释怀,眉头的皱起正是心情的写照。后面的"心事寄题红"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寄托,尽管内心沉重,但仍希望通过艺术来抒发情感。结尾处的"早新月挂梧桐"更是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无奈,新的月亮象征着新的开始,与此同时却又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回避的孤独。
整首词情感真挚而细腻,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反复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休去采芙蓉:劝自己不去追寻那些美好的事物,暗含一种无奈和释然。
- 秋江烟水空:描绘了秋天江面空旷的景象,带出孤寂的氛围。
- 带斜阳一片征鸿:斜阳下的鸿雁飞翔,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想要将心中的愁苦放下,却无处可去,只能凝聚在眉头。
- 心事寄题红:将心思寄托在红色的题词上,表达对情感的寄托。
- 画桥流水东:美丽的景致如画,但流动的水又带走了时间。
- 断肠人无奈秋浓:感叹在浓厚的秋意中,自己如同断肠的人般无奈。
- 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对往日的眷恋与无奈,看到新月时更感时光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断肠人”比喻心痛的情感。
- 拟人:如“画桥流水”,让自然景物更具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与内心的愁苦,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深邃的作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象征青春与美好。
- 征鸿:象征离别与思念。
- 烟水:象征空灵与孤寂。
- 新月:象征新的开始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A. 休去采芙蓉
B. 回首层楼归去懒
C. 心事寄题红
D. 断肠人无奈秋浓 -
“征鸿”在文中象征什么? A. 美好
B. 离别
C. 归来
D. 快乐 -
这首词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幸福
B. 忧伤
C. 期待
D.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写了秋天的情感,但李清照更强调个人内心的细腻感受。
- 苏轼《水调歌头》:则是在更宏大的背景下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情感更为雄浑。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