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二》
时间: 2025-01-19 23:49: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绕屋琅玕几百竿。
言兰语石伴人闲。
小园庾信哀何亟,
旧社香山乐未忘。
容寄傲,任嗤狂。
万人海沸一身藏。
十年往事惊流水,
何日东归筑草堂。
白话文翻译:
在屋子周围,琅玕竹林生长了几百竿。
说话时,兰草和石头伴随着我的悠闲。
小园中的庾信,悲哀何必如此迅速,
旧时的香山社团的快乐我仍未忘怀。
我容许自己傲视群雄,任人嘲笑狂妄。
在万千人海中,我却独自隐匿其中。
十年的往事如流水般惊心动魄,
何时我能东归,筑起自己的草堂?
注释:
字词注释:
- 琅玕:一种珍贵的植物,象征着美好和高洁。
- 庾信:指庾信,是南朝文学家,以哀怨诗闻名。
- 香山: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常与诗人雅集相联系。
- 草堂:指简陋的居所,通常有一种隐逸的情怀。
典故解析:
- 庾信: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因其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而被后人铭记。提及庾信可引发对古代文人情感的共鸣。
- 香山:香山社团是古代文人聚会的地方,象征着诗朋雅集的乐趣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岳尊,现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感怀为主。其诗风清新脱俗,常结合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表现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汪岳尊对过去的回忆与反思之际,表达了对往昔文人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鹧鸪天 其二》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无奈与对往昔的眷恋。开篇的“绕屋琅玕几百竿”,描绘出一幅清幽自然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闲的氛围,仿佛在诉说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依赖。接下来的“言兰语石伴人闲”,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兰草和石头象征着高洁和坚韧,使得诗人即使身处喧嚣之中也能保持心灵的清净。
小园中的庾信,提到“哀何亟”,表现了对庾信悲伤情怀的反思,几许惋惜,似乎暗示着诗人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无奈。接下来“旧社香山乐未忘”,则是对过去社交生活的怀念,充满了对友谊和快乐时光的珍视。
“容寄傲,任嗤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不屈,尽管在万众中隐匿自我,仍保有一份独立与自信。最后两句则是对十年往事的感慨,流转如水,多少岁月已逝,诗人渴望着未来能回归自然,筑起自己的草堂,过上理想的隐逸生活。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绕屋琅玕几百竿”: 描绘周围的竹林,营造出清幽的环境,象征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言兰语石伴人闲”: 通过兰草和石头的意象,表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闲适。
- “小园庾信哀何亟”: 引用庾信,反映对其悲伤情绪的理解和共鸣。
- “旧社香山乐未忘”: 表达对昔日友谊与快乐时光的怀念。
- “容寄傲,任嗤狂”: 体现诗人不屈的个性与独立精神。
- “万人海沸一身藏”: 描绘人潮涌动中自身的孤立与隐匿。
- “十年往事惊流水”: 感慨时间流逝,如流水般无情。
- “何日东归筑草堂”: 对未来理想生活的渴望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与象征: 竹林、兰草、石头等意象不仅描绘自然景观,也象征着诗人的情感与理想。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言兰语石”和“容寄傲,任嗤狂”,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渴望,展现了其独立的人格和不屈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琅玕:象征高洁与自然。
- 兰草:代表典雅与宁静。
- 庾信:引发对古代文人的情感共鸣。
- 草堂:象征隐逸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庾信”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朝
B. 南朝
C. 宋朝
D. 明朝 -
诗人对自己在“万人海沸”中藏身的态度是:
A. 绝望
B. 自信
C. 恼怒
D. 无所谓 -
“何日东归筑草堂”中的“草堂”象征着:
A. 繁华
B. 隐逸生活
C. 友情
D.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鹧鸪天 其二》: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但《春江花月夜》更注重描绘自然景色的美,而《鹧鸪天 其二》则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现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