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1-20 00:39:04

匝地娇雷殷画轮。

疏钟无力破黄昏。

总然明月都如梦,也有青山解辟尘。

枫叶醉,菊花新。

色香天与馈吾贫。

西风肯到閒庭院,消得凭阑一岸巾。

意思解释

鹧鸪天

作者: 况周颐 〔清代〕

原文展示:

匝地娇雷殷画轮。
疏钟无力破黄昏。
总然明月都如梦,
也有青山解辟尘。
枫叶醉,菊花新。
色香天与馈吾贫。
西风肯到闲庭院,
消得凭阑一岸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雷声在大地上回荡,钟声微弱,似乎无法驱散黄昏的宁静。尽管明月如梦般虚幻,但青山却能让人远离尘世的烦恼。枫树的叶子醉了,菊花也正欣然绽放。大自然的色彩与香气让我感到贫乏的生活中也有馈赠。西风轻轻吹拂,吹到了我的庭院,让我在栏杆前静静思索。

注释:

  • 娇雷:指柔和的雷声,形容声音的美妙。
  • 疏钟:钟声稀疏,形容钟声轻微。
  • 明月:指夜空中的明亮月亮,常象征思乡和梦境。
  • 青山:青色的山,象征自然之美与宁静。
  • 枫叶醉:形容枫叶在秋风中色彩斑斓,似乎醉了。
  • 菊花新:指秋天盛开的菊花,象征生命的韧性。
  • 西风:秋风,象征着季节的更替。
  • 凭阑:指倚靠栏杆,表现一种思考与沉思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况周颐(1645-1716),字仲容,号梅溪,清代诗人。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事,作品多为抒情诗。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秋季,作者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这一时期,诗人们常常借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是在秋季,常会产生一种孤独和思考的情绪。

诗歌鉴赏:

《鹧鸪天》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感慨。开篇“匝地娇雷殷画轮”,以音响与视觉的结合,引发读者对秋日的思考。雷声与钟声交织,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接着,诗人以“明月”和“青山”来对比幻梦和现实,表达了一种人们在纷扰尘世中追求宁静的心愿。枫叶与菊花的描写,既表现了秋天的色彩之美,也隐喻了生命的短暂与坚持。最后一句“消得凭阑一岸巾”,则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和思索,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匝地娇雷殷画轮:描绘雷声在大地上回荡,声势震撼,形容自然的力量。
  2. 疏钟无力破黄昏:钟声微弱,似乎无法打破黄昏的宁静,表现了一种无奈感。
  3. 总然明月都如梦:明月的美丽如同梦境,充满幻想。
  4. 也有青山解辟尘:青山可以让人远离尘世的纷扰,表现对自然的向往。
  5. 枫叶醉,菊花新:秋天的枫叶色彩斑斓,菊花正盛开,象征生命的美好。
  6. 色香天与馈吾贫:大自然的美好馈赠弥补了内心的贫乏。
  7. 西风肯到闲庭院:西风轻轻拂过庭院,象征着季节的变迁。
  8. 消得凭阑一岸巾:倚靠在栏杆前,思索着人生的哲理和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明月比作梦,表现其虚幻和美丽。
  • 拟人:西风被赋予行动,表现出自然的生动。
  • 对仗:如“枫叶醉,菊花新”,展现了诗歌的整齐与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娇雷: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力量。
  • 明月:象征梦幻与思乡。
  • 青山:象征宁静与逃避尘世。
  • 枫叶: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美丽。
  • 菊花:象征坚韧与秋天的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匝地娇雷”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惊叹
    D. 无奈

  2. “明月都如梦”中的“梦”指的是什么?
    A. 现实
    B. 理想
    C. 过去
    D. 未来

  3. 诗中提到的“西风”象征着什么?
    A. 春天
    B. 秋天
    C. 冬天
    D. 夏天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绘了明月,但侧重于思乡情感;而《鹧鸪天》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哲理。
  • 《月夜忆舍弟》:同样在夜晚的月光下,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鹧鸪天》的自然描写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古典诗词鉴赏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