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谐》
时间: 2025-01-14 03:58: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阴雨乍晴初,重想消閒地,来过幽馆。
俊侣坐联膝,讶嚣声尘满。
弦语劲处偏柔,似弄舌黄鹂花外转。
正感忆,又哀音变徵,长歌悽断。
小说流传乱事真,任赵宋三国,做成新爨。
村社走盲翁,骂中郎谁管。
是非从古无凭,但记著放翁词案。
睡眼已朦胧,自笑我,心情倦。
白话文翻译
阴雨初晴,我重新回想那悠闲的地方,曾经来过幽静的馆子。
英俊的伴侣并肩而坐,惊讶于喧嚣声和尘土满天。
琴弦的音调在劲处却又显得柔和,像是在黄鹂花外轻声吟唱。
正当我感慨怀念时,哀伤的音调转变为徵音,长歌悲切而断绝。
小说流传中混乱的事情,任凭赵宋和三国,编织成新的故事。
村庄里走来一个盲翁,骂着中郎,谁来理会。
是非从古以来没有凭据,只记得放翁的诗词案。
我已朦胧入睡,自嘲我,心中疲倦。
注释
- 重想消閒地:重温过去悠闲的地方。
- 俊侣:英俊的朋友或伴侣。
- 联膝:并肩而坐,形容亲近的姿态。
- 弦语:琴声,语指乐器发出的声音。
- 哀音变徵:感慨之时,哀伤的音调转变为徵音。
- 赵宋三国:指历史上的赵宋与三国时期,常常用以比喻历史的纷争与故事。
- 盲翁:指盲人老人,象征着无知或不被重视的人。
- 放翁:指辛弃疾,因其词作而被称为“放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于江苏,因擅长诗词而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文风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八音谐》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个人内心的感受与对历史的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慨。
诗歌鉴赏
《八音谐》是一首典型的清代诗作,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阴雨乍晴”呈现了一种淡淡的忧郁,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显沉重的氛围。诗人在回忆往昔的悠闲时光时,似乎感到一种无奈与惆怅。
诗中“俊侣坐联膝”描绘了友人间亲密的关系,但随之而来的“讶嚣声尘满”又让人感受到世事的纷扰与喧嚣。在音乐的描写上,“弦语劲处偏柔”体现了音乐的复杂性,既有力量又不乏柔情,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内心的挣扎。
后半部分中提到的“小说流传乱事真”则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流变与人事的纷杂,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展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终,诗人在“睡眼已朦胧”中自嘲,似乎在告诉读者,人生虽多纷扰,仍需以平和心态面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阴雨乍晴初:描绘天气变化,象征内心情感的波动。
- 重想消閒地:忆起宁静的地方,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来过幽馆:暗示曾经的聚会或交流,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 俊侣坐联膝:展现友谊的亲密关系,渲染了温暖的氛围。
- 讶嚣声尘满:突显外界喧嚣与内心宁静的对比。
- 弦语劲处偏柔:音乐的复杂性,反映情感的多变。
- 正感忆,又哀音变徵:情感的转折,由怀念转为哀伤。
- 小说流传乱事真:历史的复杂性,反映人事的无常。
- 村社走盲翁:盲翁象征无知与被忽视,暗示对社会的批判。
- 是非从古无凭:历史的纷争与争议,无法确证。
- 睡眼已朦胧:表达诗人内心的疲惫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俊侣坐联膝,讶嚣声尘满”,形成音韵的和谐。
- 比喻:将音乐比作“弄舌黄鹂”,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音乐被赋予情感,表现出作者对音乐的深切理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友谊、历史的观察,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情感波动,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雨:象征忧郁与无常。
- 幽馆:代表宁静与回忆。
- 俊侣:友谊与温暖的象征。
- 弦语:音乐的柔美与复杂。
- 盲翁:对社会无知的隐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阴雨乍晴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愉快 B. 忧伤 C. 无聊 -
“俊侣坐联膝”中的“俊侣”指的是谁?
A. 朋友 B. 家人 C. 陌生人 -
诗中提到的“放翁”指的是哪位著名的词人?
A. 李白 B. 杜甫 C. 辛弃疾
答案
-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同样富有情感和历史感。
- 李清照《如梦令》:描绘对往昔的追忆与情感的流露。
诗词对比
- 《八音谐》与《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两者都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前者更多关注内心的波动,而后者则更侧重于外在的景色与氛围。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