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三首》
时间: 2025-01-19 17:35: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三首
作者: 刘克庄
莫惜倾囊更典衣,繁华尤诧送神时。
不惟宝髻修容出,亦有银钗跣足嬉。
但见春城催画角,何曾夜市拥牙旗。
遨头清偷君毋怪,畴昔书囊在殿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繁华生活的珍惜与享受。不要吝惜花费一切去换取华丽的衣物,在这个春天的时节,依然感到惊讶于送别神灵的场面。不仅仅是那宝贵的发髻修饰了容颜,还有那银钗和赤足的嬉戏。只见春城急促吹响的号角声,怎会有人在夜市上拥挤着牙旗。远游之际,若有不妥之处请不要怪我,毕竟我曾经在书房中潜心读书。
注释
- 倾囊:倾倒口袋,指毫不吝惜地花费。
- 典衣:借衣服,指借用或花费金钱购买衣服。
- 繁华:繁盛的景象,通常指城市的热闹。
- 宝髻:指用金银饰品装饰的发髻。
- 银钗:用银制成的发钗,常用于装饰。
- 跣足:赤脚,形容轻松自在的状态。
- 春城:春天的城市,象征生机与活力。
- 画角:乐器,春城的号角声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 牙旗:古代用以标示身份的旗帜,象征权威或地位。
- 遨头:指放松心情,游玩的状态。
- 书囊:书袋,象征知识与学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季真,号天章,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风格上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时,刘克庄在诗中通过对繁华生活的描绘,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活泼的笔调描绘了春天的繁华与生机,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开篇即以“莫惜倾囊更典衣”表明作者乐于花费金钱享受生活的态度,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哲学。接着,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细节的描写,展现了春城的热闹与繁华,唤起读者对生动场景的想象。
诗中“宝髻修容出,亦有银钗跣足嬉”的描写,表现出女性在春日中打扮得花枝招展,赤足嬉戏的自由态度,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同时,诗人通过“但见春城催画角”的意象,表现出春天的来临与节日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气息。最后一句“畴昔书囊在殿帷”则透露出诗人对曾经读书时光的怀念,体现出对知识的敬重与对人生经历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莫惜倾囊更典衣:要大胆花费,换取华丽的衣服。
- 繁华尤诧送神时:在繁华的时节中,依旧惊讶于送神的热闹场面。
- 不惟宝髻修容出:不仅仅是华丽的发髻修饰了容颜。
- 亦有银钗跣足嬉:还有银钗和赤足的嬉戏,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
- 但见春城催画角:只见春城的号角声响起,催促着春天的到来。
- 何曾夜市拥牙旗:怎会有人在夜市上拥挤着牙旗,表现出对繁华的质疑。
- 遨头清偷君毋怪:远游之际,请不要怪我。
- 畴昔书囊在殿帷:毕竟我曾在书房中潜心读书,表达对学问的珍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宝髻修容出,亦有银钗跣足嬉”,形成和谐的节奏。
- 拟人:如“春城催画角”,将春城赋予了人的特征,增强了生动性。
- 比喻:通过具体的生活景象,传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繁华时光的珍惜,以及对知识的追求,体现出一种洒脱而又深沉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倾囊:象征对生活的投入与珍惜。
- 宝髻:展现女性之美,向往繁华。
- 春城:象征新生与希望。
- 画角:代表春天的来临,节日的氛围。
- 书囊:象征知识与文化的积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倾囊”是什么意思? A. 吝惜花费
B. 大胆花费
C. 不在乎金钱
D. 借用衣服 -
“宝髻修容出”中的“宝髻”可以理解为: A. 美丽的衣服
B. 装饰的发髻
C. 银钗
D. 节日的旗帜 -
诗人对“书囊”的怀念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B. 对学问的珍视
C.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D. 对过往的否定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的“又三首”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慨,但刘克庄更侧重于个人的享受与对繁华的珍惜,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有显著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