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塞上 寇准 〔宋代〕 春风千里动,榆塞雪方休。晚角数声起,交河冰未流。征人临迥碛,归雁别沧州。我欲思投笔,期封定远侯。
白话文翻译:
春风吹拂千里,榆关的雪刚刚停歇。傍晚时分,号角声响起,交河的冰还未融化。征人在遥远的沙漠中,归雁离开了沧州。我想要放下笔,期望能被封为定远侯。
注释:
- 榆塞:指榆关,古代边塞的名称。
- 晚角:傍晚的号角声。
- 交河:古代河流名,这里指边塞地区的河流。
- 迥碛:遥远的沙漠。
- 沧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东部。
- 投笔:放下笔,指放弃文职,投身武事。
- 定远侯:古代封号,指有功于边疆的将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准(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曾任宰相,以直言敢谏著称。寇准的诗歌多反映边塞生活和军事题材,风格雄浑豪放。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春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和对功名的向往。寇准在政治生涯中多次涉及边防事务,因此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和认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边塞春日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春风”、“榆塞”、“晚角”、“交河”等意象,描绘了边疆的辽阔与寂寥。诗中“征人临迥碛,归雁别沧州”一句,既展现了征人的孤独,又暗含了对家乡的思念。结尾的“我欲思投笔,期封定远侯”则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渴望和对边疆事业的献身精神。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寇准诗歌的雄浑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风千里动,榆塞雪方休”:春风吹拂千里,榆关的雪刚刚停歇,描绘了边塞春日的景象。
- “晚角数声起,交河冰未流”:傍晚时分,号角声响起,交河的冰还未融化,营造了边塞的寂寥氛围。
- “征人临迥碛,归雁别沧州”:征人在遥远的沙漠中,归雁离开了沧州,展现了征人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
- “我欲思投笔,期封定远侯”:我想要放下笔,期望能被封为定远侯,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渴望和对边疆事业的献身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春风千里动”比喻春风的广泛影响。
- 拟人:“榆塞雪方休”赋予雪以人的行为,形象生动。
- 对仗:“征人临迥碛,归雁别沧州”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春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和对功名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献身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机。
- 榆塞:象征边塞的坚固和寒冷。
- 晚角:象征边塞的寂寥和军事氛围。
- 交河:象征边塞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
- 迥碛:象征边塞的辽阔和荒凉。
- 沧州:象征家乡和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榆塞”指的是什么? A. 榆树关卡 B. 榆树边塞 C. 榆关 D. 榆树城
- 诗中的“交河”是什么? A. 河流名 B. 边塞名 C. 城市名 D. 山脉名
- 诗中的“投笔”意味着什么? A. 写字 B. 放弃文职 C. 投掷笔 D. 书写
- 诗中的“定远侯”是什么? A. 古代封号 B. 古代官职 C. 古代地名 D. 古代人名
答案:
- C 2. A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同样描绘边塞生活,表达了对边疆的感慨和对功名的向往。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了边塞的辽阔与壮美。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寇准《塞上》:两者都描绘了边塞生活,但王昌龄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寇准的多首诗歌,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包括寇准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