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巨山
故人浮家槜李傍,为爱修竹分僧房。
霏霏玉尘梦千里,剡剡银钩书数行。
极知神潜鼻端白,祗恐喜动眉间黄。
烟波莫久费吟笔,好绘日月增天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道:老朋友在槜李树旁居住,为了爱好修竹而分开了僧人的房舍。细雨如玉尘,梦中千里无尽,书信如剡剡银钩,写下几行。知道神态潜藏在鼻端洁白,只是担心喜悦会在眉间流露出来。烟波浩渺,不要浪费笔墨吟咏,应该好好描绘日月,以增添天空的光辉。
注释:
- 槜李:一种果树,古代常用作隐逸的象征。
- 修竹:指修整的竹子,象征高洁的品格。
- 霏霏玉尘:形容细雨如玉尘般轻柔,营造梦境般的氛围。
- 剡剡银钩:比喻书写的笔迹如钩子般细致,形象生动。
- 神潜:心神潜藏,形容内心的情感深藏不露。
- 烟波:指水面上的轻烟,形容景色如画。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修竹”与“槜李”,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承载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古代文人常通过竹子象征高洁志趣,槜李则是隐士的栖息之所,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子翚,宋代诗人,出生于福建,致力于诗词创作,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与老友相别之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宋代的社会环境中,文人往往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清幽生活,诗中体现了这一时代特征。
诗歌鉴赏:
《寄巨山》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巧妙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开头两句描绘了友人的居所,槜李树旁的修竹不仅是自然的美景,更象征着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细雨如玉尘,梦境般的千里,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空灵感,仿佛时光在这里静止,友谊在此升华。
诗的后半部分则展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知道心中情感如白雪般洁白,然而又担心情感的流露会让眉头微皱。最后一句“烟波莫久费吟笔,好绘日月增天光”更是点题,强调了诗人对创作的珍视,也隐含着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应当把握当下,珍惜与朋友的时光,同时也要将心中的美好绘制出来。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故人浮家槜李傍”:描绘老友居住的环境,传达出对友人的思念。
- “为爱修竹分僧房”:体现友人的生活追求,也暗示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 “霏霏玉尘梦千里”: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示出一种梦幻的意境。
- “剡剡银钩书数行”:书写的细致,表明对友人的关怀。
- “极知神潜鼻端白”:内心情感的隐秘,表现出微妙的感情。
- “祗恐喜动眉间黄”:情绪的挣扎,体现出内心的矛盾。
- “烟波莫久费吟笔”:告诫自己不要沉迷于吟咏,应该有所作为。
- “好绘日月增天光”:强调创作的重要性,表达出希望与理想。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霏霏玉尘”,将细雨比作玉尘,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友谊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创作的重视,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槜李:象征隐逸与宁静的生活。
- 修竹:象征高洁的品格与志趣。
- 玉尘与银钩:分别象征细腻与灵动的书写。
- 烟波:象征变幻无常的生活境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故人浮家槜李傍”中的“槜李”指什么? A. 一种果树
B. 一种药草
C. 一种花卉
D. 一种竹子 -
诗中“霏霏玉尘”形容什么? A. 细雨
B. 细雪
C. 细风
D. 细沙 -
“极知神潜鼻端白”中,“神潜”指什么? A. 心情沉重
B. 内心情感深藏
C. 精神不振
D. 清醒明了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景色,传达隐逸生活的情感;而刘子翚的《寄巨山》则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两者都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但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