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四夜三鼓壶天月佳甚以诗招道祖》

时间: 2024-12-29 03:16:23

壶天有胜事,玉宇净纤埃。

有意嚼复嚼,今宵来不来。

山公须酩酊。

令名莫咍台。

明月隔溪共,只今肠九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壶天有胜事,玉宇净纤埃。
有意嚼复嚼,今宵来不来。
山公须酩酊,令名莫咍台。
明月隔溪共,只今肠九回。

白话文翻译:

在这壶天之中,有着美好的事情,
玉宇之间,尘埃都显得那么清净。
有心细细品味,今晚你是否会来?
山中的公子应该是酩酊大醉,
他的名声无法与高楼相提并论。
明月在溪水另一边映照,
如今我内心牵挂,犹如九转肠回。

注释:

  • 壶天:指的是天上的美好景象,可能指代一种理想的境界。
  • 玉宇:形容天空的洁净和美丽。
  • 纤埃:微细的尘埃。
  • 嚼复嚼:反复品味,强调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山公:指山中隐士或游者,通常是指饮酒作乐的人。
  • 令名:美名。
  • 莫咍台:不可与高台相提并论,意指某种事物或人的声望不如另一种。
  • 肠九回:形容内心的复杂情感,像肠子一样曲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脱俗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他的诗作多涉及山水题材,擅长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十月十四夜,正值中秋时节,月圆之夜,诗人或许是在与友人相约赏月,抑或是在感怀过往,表达了对友人相聚的期待与思念。

诗歌鉴赏:

《十月十四夜三鼓壶天月佳甚以诗招道祖》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诗,展示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诗的开头“壶天有胜事,玉宇净纤埃”描绘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夜晚,清澈的天空与明亮的月光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诗人在此情景中,心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接下来的“有意嚼复嚼,今宵来不来”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期待和思念。此处的“嚼复嚼”不仅是对月光的品味,也隐喻了对生活情感的反复咀嚼,表现了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然而,随着“山公须酩酊,令名莫咍台”的出现,诗人又将视角转向了那醉于山水之间的隐士,暗示了世俗与超脱之间的矛盾,令人深思。

最后一句“明月隔溪共,只今肠九回”将整首诗推向了情感的高潮,月光虽明亮却隔着溪水,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思念的曲折。诗人的内心在此刻涌动着复杂的情感,仿佛肠子一般缠绕,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也反映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风格与时代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壶天有胜事:诗人感慨天上的美好事物,表现出一种理想的境界。
  2. 玉宇净纤埃:描绘出明净的天空,突显夜晚的宁静。
  3. 有意嚼复嚼: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细致品味与珍惜。
  4. 今宵来不来:对友人的期待,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5. 山公须酩酊:对醉酒山人的描绘,反映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6. 令名莫咍台:强调名声的相对性,表现出对世俗名利的冷淡。
  7. 明月隔溪共:月光虽美,却隔着距离,象征着情感的遥远。
  8. 只今肠九回:表达内心深处复杂的思绪与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好事物比作“胜事”,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山公须酩酊,令名莫咍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明月象征着友谊与思念,溪水则象征距离与隔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人生中的孤独与渴望,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壶天:象征理想与美好
  • 玉宇:象征纯净与清新
  • 明月:象征友谊与思念
  • 溪水:象征距离与隔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壶天”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饮品
    • B. 理想的境界
    • C. 一间酒馆
  2. “明月隔溪共”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思念与距离
    • C. 忍耐
  3. 诗中“山公须酩酊”中“山公”指的是?

    • A. 一位诗人
    • B. 山中的隐士
    • C. 一个朋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绘了月夜思乡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怀念。
  • 《水调歌头》则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朋友的思念,情感更为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