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禅院先君旧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晚至宿焉明》
时间: 2025-01-04 07:31: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火岂此祥乎乃作是诗
院有蜀僧宣逮事讷长老
识先君云石耳峰头路接天,
梵音堂下月临泉。
此生初饮庐山水,
他日徒参雪窦禅。
袖里宝书犹未出,
梦中飞盖已先传。
何人更识嵇中散,
野鹤昂藏未是仙。
白话文翻译
这火焰难道是吉祥的象征吗?我写下这首诗。
这里有位蜀地的僧人,在长老的引导下,
认识了先君,登上石耳峰,
从那里通往天空,梵音堂下的月光照耀着泉水。
这一生我第一次饮用庐山的水,
日后我还要去雪窦禅寺参拜。
我的袖子里宝书尚未取出,
梦中飞来的神仙已经先传授给我。
谁能再认识嵇中散呢?
那高昂的野鹤并不是仙人。
注释
- 火岂此祥:火焰是否代表吉祥?
- 蜀僧:指四川的僧人。
- 宣逮:形容传达教义的能力。
- 石耳峰:庐山的一座山峰。
- 梵音堂:佛教的殿堂,梵音指佛教的音乐。
- 庐山水:庐山的山水,象征清新与灵气。
- 雪窦禅:指雪窦山的禅宗道场,以清幽著称。
- 袖里宝书:形容学识渊博,手中有书。
- 嵇中散:嵇康,古代著名的隐士与音乐家。
- 野鹤昂藏:形容高洁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风格多样,情感真挚,常常融入个人的经历和思考。苏轼在政治上多次遭受打压,但其文学成就依然卓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晚年,他在圆通禅院寄宿,回忆与已故先君的往事以及自己对佛教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索。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与哲学的思考,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火”为引子,开篇即设问,带有一种哲理性和反思性。诗中通过蜀僧的形象引入,表现出对宗教的尊重和对先贤的怀念。石耳峰与梵音堂的描写,营造出一个清幽的禅院环境,诗人仿佛沉浸在这宁静的氛围中,感受自然的灵气与哲思。
诗中“此生初饮庐山水”一句,不仅表明了诗人对庐山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暗示了人生中的第一次体验是多么珍贵。接下来的“他日徒参雪窦禅”,则表达了对未来修行的期望,使整首诗在抒情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哲理的深度。
最后一联“何人更识嵇中散,野鹤昂藏未是仙”,则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思考。嵇中散象征着自由与高洁,而“野鹤昂藏”则隐喻着诗人对高尚品德的向往,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火岂此祥乎乃作是诗:开篇设问,表达对眼前事物的疑惑与思考。
- 院有蜀僧宣逮事讷长老:提到蜀地僧人的教义,暗示了宗教的传承。
- 识先君云石耳峰头路接天:描绘登高望远的情景,先君的教诲使人心向高远。
- 梵音堂下月临泉:佛教的宁静气氛,月光与泉水的结合,展现出和谐美丽的画面。
- 此生初饮庐山水:强调人生的初体验,庐山水象征着纯净与灵性。
- 他日徒参雪窦禅:表明对未来修行的向往,雪窦禅寺的安宁及其文化底蕴。
- 袖里宝书犹未出:暗示诗人内心的渊博与学识。
- 梦中飞盖已先传:梦中所获的灵感与启示,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 何人更识嵇中散:思考理想人格的孤独与渺小。
- 野鹤昂藏未是仙:表达对高洁品德的向往,野鹤的意象象征着自由与高尚。
修辞手法
- 设问:开篇通过疑问引发思考。
- 对仗:上下句的对应,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石耳峰、庐山水、雪窦禅等自然意象,构建出清幽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自然与宗教的反思与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先贤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僧:象征智慧与教义的传承。
- 石耳峰:高远、清幽的境界。
- 庐山水:象征纯净与灵气的自然。
- 雪窦禅:隐喻修行与内心的宁静。
- 野鹤:象征高洁与自由的理想人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蜀僧”主要代表什么? A. 自然
B. 智慧与教义
C. 传说中的仙人
答案:B -
填空题:诗中“此生初饮__水”。 答案:庐山
-
判断题:诗人对雪窦禅的态度是向往的。(对/错) 答案: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终南山》
诗词对比
- 苏轼 vs. 王维:两位诗人均有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的思考,苏轼更加强调人文与历史,而王维则倾向于静谧与禅意。
参考资料
- 《苏轼评传》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