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惠勤初罢僧职》

时间: 2024-09-19 21:53:56

轩轩青田鹤,郁郁在樊笼。

既为物所縻,遂与吾辈同。

今来始谢去,万事一笑空。

新诗如洗出,不受外垢蒙。

清风入齿牙,出语如风松。

霜髭茁病骨,饥坐听午钟。

非诗能穷人,穷者诗乃工。

此语信不妄,吾闻诸醉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僧惠勤初罢僧职
作者:苏轼

轩轩青田鹤,郁郁在樊笼。
既为物所縻,遂与吾辈同。
今来始谢去,万事一笑空。
新诗如洗出,不受外垢蒙。
清风入齿牙,出语如风松。
霜髭茁病骨,饥坐听午钟。
非诗能穷人,穷者诗乃工。
此语信不妄,吾闻诸醉翁。

白话文翻译:

高高的青田上有白鹤翱翔,而我却被困在樊笼之中。既然被世俗所束缚,便与世间人同样受困。如今我终于可以告别,万事皆如笑谈般轻松。新作的诗句就像洗净的衣物,不再受外界污垢的污染。清风拂面,言语如松风般清新。白霜覆盖的胡须,病骨支撑着我,饥饿中静坐听午间钟声。不是诗能穷尽人们的心灵,而是穷人往往能写出动人的诗句。这句话绝非虚妄,我是从醉酒的老翁那里听来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轩轩:形容高大,常用于形容青田上飞翔的白鹤。
  • 郁郁:形容繁茂,指被困于樊笼中的沉闷。
  • 樊笼:比喻被束缚的状态。
  • 万事一笑空:形容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万事都可以轻松看待。
  • 新诗如洗出:新写的诗如同洗净的东西,清晰明净。
  • 霜髭:指白色的胡须,暗示年老。
  • 非诗能穷人:意思是诗并不能完全表达人的内心,真正的感受在于穷人。

典故解析:

  • 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形容人们的言语中常藏有更深的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尤以豪放派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初退隐后的心境,表达了他对世俗的超然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在经历了官场的风波后,他选择了隐居生活,对生活的感悟有了更深的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高飞的青田鹤与自己被困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世俗束缚的无奈。诗中,苏轼以清风、白鹤等意象渲染出一种洒脱的心境,体现了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尤其是“新诗如洗出,不受外垢蒙”,显示了他对创作的执着追求与理想。诗的最后,提到“非诗能穷人,穷者诗乃工”,更是强调了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指出穷困的生活往往催生出深刻的艺术创造。这种深入的思考和洞察,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社会与人生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轩轩青田鹤: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
  • 郁郁在樊笼:对被束缚状况的感叹。
  • 既为物所縻,遂与吾辈同:强调自己与他人同样处境。
  • 万事一笑空:表达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 新诗如洗出:象征纯净的创作灵感。
  • 清风入齿牙,出语如风松: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自信。
  • 霜髭茁病骨:写出年岁的无奈与苦闷。
  • 饥坐听午钟:描绘出一种孤独的生活状态。
  • 非诗能穷人,穷者诗乃工:强调财富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修辞手法:

  • 对比:青田鹤与樊笼形成的对比,突出自由与束缚的矛盾。
  • 拟人:清风入齿牙,赋予风以人的特征,突出诗句的生动感。
  • 比喻:将诗与生活的关系比作洗净的衣物,形象而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苏轼对自由的向往、对世俗的淡然以及对创作的热爱,表达了他在人生困境中所找到的内心平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田鹤:象征自由、高洁的精神追求。
  • 樊笼:比喻束缚与压抑的现实生活。
  • 清风:象征内心的清明与自由。
  • 霜髭:暗示年龄与生活的困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用什么意象来象征自由?

    • A. 樊笼
    • B. 青田鹤
    • C. 午钟
    • D. 饥饿
  2. 诗中提到的“新诗如洗出”主要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诗歌的创作过程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创作纯净的追求
    • D. 对生活的愤怒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了对人生感悟的深邃。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轼与李白的作品,二人都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但李白的诗更显豪放,而苏轼则多了一份对现实的思考与淡然。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