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潇洒藏脩处,琴书与画图。
白丁门外远,俗子眼前无。
楚楚临轩竹,青青映水蒲。
道人能爱静,诸事近清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雅致的隐居环境,诗人闲适地生活在琴棋书画之中。远离世俗的喧嚣,门外是平凡的人们,眼前没有俗世的纷扰。窗前的竹子清秀挺拔,水边的蒲草青翠欲滴。修道之人能够享受这种宁静,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清淡而枯寂。
注释
- 潇洒:指潇洒自在,形容生活的悠闲。
- 藏脩处:隐居的地方。
- 白丁:指普通人,平民百姓。
- 楚楚:形容竹子清晰可见,生机勃勃。
- 临轩:窗前。
- 道人:指修道之人,追求清静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牟融,唐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崇尚个性和自由的时代。他的诗风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清静生活的追求。诗人可能在某个宁静的环境中写下这首诗,抒发自己对闲适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理想的隐居生活。诗的开头“潇洒藏脩处”便给人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仿佛诗人正在享受着琴书画图的乐趣,生活在一个与世无争的环境中。“白丁门外远,俗子眼前无”,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世俗的疏离,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意象描写,竹子和蒲草,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清新。最后一句“道人能爱静,诸事近清枯”则升华了诗的主题,强调只有追求内心宁静的修道者,才能真正享受这种清淡的生活。这首诗既有自然的描写,又具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展现了深刻的人生智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潇洒藏脩处:描绘了一个清雅的隐居之所,展现出诗人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
- 琴书与画图:表达了诗人对文艺生活的热爱,强调内心的充实和丰富。
- 白丁门外远,俗子眼前无:强调与世俗的隔离,表现出对平凡生活的厌倦。
- 楚楚临轩竹,青青映水蒲:生动的自然描写,表现出诗人所处环境的清新和生机。
- 道人能爱静,诸事近清枯:揭示出追求宁静的道理,强调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
-
修辞手法:此诗运用了对比手法,比如“白丁”和“俗子”与“道人”的对比,深刻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同时,意象丰富,如“竹”和“蒲”,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清新。
-
主题思想:诗歌传达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和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理念。
意象分析
- 竹:象征坚韧与清雅,常被用来比喻高洁的人格。
- 蒲:象征生命力旺盛,代表自然的清新与生机。
- 琴书:象征文化与艺术,代表诗人内心的丰富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丁”指的是: A. 修道者
B. 普通人
C. 文人
D. 富豪 -
诗中描绘的隐居环境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A. 喧闹
B. 宁静
C. 复杂
D. 贫乏 -
诗人认为谁能享受宁静的生活? A. 俗子
B. 白丁
C. 道人
D. 文人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隐逸生活,但更强调自然景色与心境的和谐,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领悟。
- 李白《独坐敬亭山》:同样表现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然而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现。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