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侯竹亭》
时间: 2025-01-19 23:56:2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题陈侯竹亭
作者: 牟融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曾向幽亭一榻分,
清风满座绝尘氛。
丹山凤泣钩帘听,
沧海龙吟对酒闻。
漠漠暝阴笼砌月,
盈盈寒翠动湘云。
岁寒高节谁能识,
独有王猷爱此君。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幽静的亭子里,独自一人,享受着清风拂面,远离尘世的喧嚣。
丹山之上,凤鸟哀鸣,我在钩帘后静静聆听;
而在沧海之上,龙吟声声,我举杯对饮,感受那浩瀚的气魄。
薄暮时分,阴影笼罩着石阶,月光隐约照耀;
寒冷的翠色竹影轻轻摇动,仿佛与湘江的云朵交相辉映。
在这岁寒之际,谁能真正理解高洁的气节呢?
唯有王猷,独自欣赏这位君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幽亭: 幽静的亭子,表示安静的环境。
- 榻: 床,指在亭中休息的地方。
- 清风: 指凉爽的风,象征自然的宁静。
- 丹山: 红色的山,可能象征着美丽的自然景观。
- 凤泣: 凤鸟哀鸣,常用来形容美丽而忧伤的声音。
- 钩帘: 弯曲的帘子,表示一种遮挡和私密的空间。
- 沧海: 广阔的海洋,象征着浩瀚与力量。
- 龙吟: 龙的吟唱,象征着威严与神秘。
- 漠漠: 形容模糊、朦胧的状态。
- 盈盈: 形容细腻、轻柔的样子,通常用来形容水波或花草。
- 寒翠: 寒冷的翠色,形容竹子的颜色。
- 岁寒高节: 寒冷的岁月中,保持高洁的品格。
- 王猷: 可能指代王羲之,古代的书法家和文化名人。
典故解析:
- 王猷: 指代王羲之,他以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而闻名,常被后人尊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牟融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常表现出自然的美和人文的情怀,擅长描写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一个幽静的竹亭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洁气节的追求,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理想生活和精神寄托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幽静的竹亭环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与对高洁品德的赞美。诗中“曾向幽亭一榻分”一句,开头就设定了一个宁静的场景,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与宁静;接着“清风满座绝尘氛”,更是描绘出一种舒适的氛围,仿佛尘世的喧嚣与烦恼在此刻都被隔绝了。接下来的几句通过“丹山凤泣”和“沧海龙吟”两种意象,分别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力量,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包容与神秘。同时,诗中“盈盈寒翠动湘云”一句,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清冷的氛围与竹子的韵味,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最后两句“岁寒高节谁能识,独有王猷爱此君”,则是诗人表达对高洁品格的向往与追求。这里的“岁寒高节”不仅指代了寒冷的岁月,更象征着在艰难环境中坚持理想的人。诗人通过王猷的形象,赞美了那些能够欣赏与理解高洁气节的人,呼应了整首诗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向幽亭一榻分: 表达诗人曾在这幽静的亭子中休息,渴望独处。
- 清风满座绝尘氛: 描述环境清幽,清风拂面,尘世喧嚣被隔离。
- 丹山凤泣钩帘听: 通过凤鸟的哀鸣增添了情感的深度,诗人在静听中感受自然的悲伤。
- 沧海龙吟对酒闻: 海的浩大与龙的威严,使得饮酒时的心境显得更加开阔。
- 漠漠暝阴笼砌月: 描绘薄暮时分,阴影笼罩着月光,营造了一种朦胧的意境。
- 盈盈寒翠动湘云: 寒冷的竹影轻轻摇动,给予人柔和的视觉感受。
- 岁寒高节谁能识: 质疑在寒冷岁月中,真正懂得高洁品格的人有多少。
- 独有王猷爱此君: 赞美王猷的独特见解与品德,表达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 “丹山凤泣”用凤鸟的哀鸣比喻自然之美。
- 拟人: “寒翠动湘云”赋予竹影以动感,增加了诗的生命力。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称性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同时也对当下社会中真正追求高尚理想的人表示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亭: 代表宁静与隐逸的生活。
- 清风: 象征自然的纯净与舒适。
- 丹山、沧海: 代表广阔的自然景观,表现诗人的胸怀。
- 寒翠: 象征着高洁与坚韧的品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曾在哪个地方休息?
- A. 幽亭
- B. 山顶
- C. 河边
-
“岁寒高节”指的是什么?
- A. 暖和的气候
- B. 寒冷的岁月中保持高洁的品格
- C. 春天的气息
-
诗中提到的王猷是指谁?
- A. 一位书法家
- B. 一位战士
- C. 一位商人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居秋暝》 王维
诗词对比:
- 牟融的《题陈侯竹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但牟融更强调高洁的品格,而王维则在安静的环境中展现出深刻的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