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杨处厚》

时间: 2025-01-19 19:10:07

十年学道苦劳神,赢得尊前一病身。

天上故人皆自贵,

山中明月独相亲。

客心淡泊偏宜静,吾道从容不厌贫。

几度临风一回首,笑看华发及时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杨处厚
牟融 〔唐代〕

十年学道苦劳神,
赢得尊前一病身。
天上故人皆自贵,
山中明月独相亲。
客心淡泊偏宜静,
吾道从容不厌贫。
几度临风一回首,
笑看华发及时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经过十年的苦心学习,最终换来了身体的虚弱。在世间,曾经的朋友都变得富贵,而在山中,只有明月依旧是我的知己。作为一位客人,我的心态淡泊宁静,喜欢安静;我的道理是从容的,毫不介意贫穷。几次在风中回首,笑看自己已白的发丝,觉得这也是一种新的美好。


注释

  • 十年:指作者花费十年的时间学习道理。
  • 学道:学习道理、修行。
  • 苦劳神:辛苦地劳作心神。
  • 赢得:得到。
  • 尊前:在尊贵的面前,指社会地位。
  • 病身:身体虚弱。
  • 故人:老朋友。
  • 自贵:自我珍重、珍惜。
  • 明月:象征纯洁与孤独的友人。
  • 客心淡泊:客居他乡的心态淡泊宁静。
  • 从容:淡然、安然。
  • 不厌贫:不厌倦贫穷。
  • 几度临风:在风中多少次回头。
  • 华发:白发,象征衰老。
  • 及时新:在适当的时候重新体验生活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牟融,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出隐逸生活和个人对道理的追求,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为题材。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经历了长时间的道教修行之后,表达了他对身心疲惫的反思以及对生命的独特见解。诗中结合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赠杨处厚》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展现了作者牟融在求道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与思考。诗中开篇即以“十年学道苦劳神”引出,带着一丝自嘲与感慨,体现了作者在道理追求上所付出的辛勤努力。然而,尽管获得了某种精神上的成就,却换来了身体的虚弱,暗示了修行和世俗之间的矛盾。

接下来的“天上故人皆自贵”表现了作者对外界浮华的感叹,朋友们都在追求权势与财富,而作者却在山中与明月作伴,体现了一种超然的态度。这里的明月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一种内心的寄托与情感的化身,体现了对孤独的接受与珍惜。

“客心淡泊偏宜静,吾道从容不厌贫”更是诗人的自我阐述,表达了对贫穷与宁静的偏爱,彰显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整首诗中,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个人心境的交融,展现了一种洒脱的生活哲学。

最后几句“几度临风一回首,笑看华发及时新”则是对人生的轻松态度,尽管已白发苍苍,依然能够笑看人生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乐观与从容。这种淡然处世的态度,使得整首诗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年学道苦劳神:经历十年的艰辛学习,耗费了心神。
  2. 赢得尊前一病身:虽然得到了尊重,却也换来了身体的病弱。
  3. 天上故人皆自贵:昔日的朋友如今都自显尊贵。
  4. 山中明月独相亲:在山中,唯有明月是我唯一的知己。
  5. 客心淡泊偏宜静:作为客人,我的心态淡泊,适合安静的生活。
  6. 吾道从容不厌贫:我的道理从容,不厌倦贫穷的生活。
  7. 几度临风一回首:多少次在风中回头,望向过去。
  8. 笑看华发及时新:笑着看待白发,感受到新的美好。

修辞手法

  • 对比:作者通过对比自己与朋友的境遇,展现了不同的价值观。
  • 意象:明月作为象征,代表着孤独、安宁与内心的和谐。
  • 拟人:将“明月”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使其成为诗人心灵的伴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道理追求的执着与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传达出一种超脱、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着孤独与安宁,代表诗人心灵的寄托。
  • 华发:象征衰老与智慧,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悟。
  • 山中:代表一种隐居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十年学道苦劳神”表达了什么?

    • A. 学习的辛苦
    • B. 生活的富贵
    • C. 朋友的重视
  2. 作者在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什么?

    • A. 忧伤
    • B. 友情
    • C. 孤独与安宁
  3. “吾道从容不厌贫”反映了诗人的哪种心态?

    • A. 对贫穷的厌恶
    • B. 对物质的淡泊
    • C. 对荣华的追求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问答》 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对自然的感受与内心的思考,但更强调思乡之情。
  • 《山中问答》:与此诗相似,体现了隐居的生活态度与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代诗人的生活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