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淮云寺》

时间: 2025-01-19 17:36:45

白云深锁沃州山,冠盖登临众仰攀。

松径风清闻鹤唳,

昙花香暝见僧还。

玄机隐隐应难觉,尘事悠悠了不关。

兴尽凡缘因未晚,裴回依旧到人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淮云寺
牟融 〔唐代〕

白云深锁沃州山,
冠盖登临众仰攀。
松径风清闻鹤唳,
昙花香暝见僧还。
玄机隐隐应难觉,
尘事悠悠了不关。
兴尽凡缘因未晚,
裴回依旧到人间。

白话文翻译:

白云深深地锁住了沃州的山,
众多的冠盖在山上登临,大家仰望攀登。
松树的小径上风清气爽,听到鹤的叫声。
昙花的香气在黄昏时分弥漫,见到了回来的僧人。
隐秘的玄机似乎难以领悟,
尘世的琐事与我无关。
兴致已尽,但凡缘并未结束,
我依然回到人间游历。

注释:

  • 沃州:古地名,今安徽省境内。
  • 冠盖:指官员的车马,代指众多来访的人。
  • 鹤唳:鹤的叫声,象征清幽的环境。
  • 昙花:一种夜间开放的花,象征短暂的美好。
  • 玄机:深奥的道理或事物,隐秘而难以理解。
  • 尘事:世俗的琐事,烦扰人心的事。
  • 凡缘:人间的缘分,指与世俗的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牟融,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山水、佛教和人生哲理,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诗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游览淮云寺之际,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游淮云寺》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美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佛教意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首联“白云深锁沃州山”,以白云锁住山岳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暗示出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接下来的“冠盖登临众仰攀”则描绘了游客们的登山情景,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松径风清闻鹤唳”,在清新的松林小径中,诗人听到鹤鸣,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环境,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交流。而“昙花香暝见僧还”则通过昙花的香气引入佛教元素,强调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唤起人们对生命的深思。

后四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人生缘分的思索。诗人意识到,虽然世俗琐事与自己无关,但人生的体验与缘分并未结束,依然能够在世间游历,感受人生的真谛。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色、佛教哲理与人生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云深锁沃州山:白云深沉地笼罩着沃州的山,表现出一种幽静的境界。
  2. 冠盖登临众仰攀:众多的游客在山上攀登,形成了一幅热闹的景象。
  3. 松径风清闻鹤唳:松林小径上风清气爽,耳边传来鹤的叫声,营造出清幽的环境。
  4. 昙花香暝见僧还:黄昏时分,昙花的香气扑鼻而来,见到了刚刚归来的僧人,暗示着佛教的智慧。
  5. 玄机隐隐应难觉:深奥的道理隐秘而难以领悟,表明人生的复杂性。
  6. 尘事悠悠了不关:世俗的琐事漫长而无聊,自己对此无动于衷,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7. 兴尽凡缘因未晚:即使兴致已尽,但与世俗的缘分并未结束,表明对人生的开放态度。
  8. 裴回依旧到人间:最终还是回到人间,意味着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云比作锁,形象地表达出自然的宁静。
  • 对仗:如“冠盖登临”与“众仰攀”,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闻鹤唳”,赋予鹤以声音,增强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佛教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超然态度,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 白云:象征着宁静与自由。
  • 松径:象征着清新、幽静的环境。
  • 鹤唳:象征自由与高洁。
  • 昙花:象征短暂与珍贵的美好。
  • 僧人:象征智慧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沃州”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安徽
    B. 江苏
    C. 浙江

  2. “昙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永恒
    B. 短暂的美好
    C. 生机

  3. 诗人对世俗事务的态度是? A. 关心
    B. 超然
    C. 忽视

答案:

  1. A. 安徽
  2. B. 短暂的美好
  3. B. 超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而李白的《庐山谣》则更多地体现了豪放与奔放的个性,展示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