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士举丈除夕》

时间: 2025-01-06 09:41:59

暗灯延鼠辈,残漏付鸡人。

柏酒浮三酌,蔬盘荐五辛。

冻吟多累句,孤坐绝来宾。

镜里丝丝发,平时六十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暗灯延鼠辈,残漏付鸡人。 柏酒浮三酌,蔬盘荐五辛。 冻吟多累句,孤坐绝来宾。 镜里丝丝发,平时六十春。

白话文翻译:

昏暗的灯光下,老鼠们活跃起来,残夜的漏声交给了报晓的鸡人。 用柏叶酒轻轻地斟了三次,蔬菜盘里摆上了五种辛辣的菜肴。 在寒冷中吟咏,诗句显得累赘,孤独地坐着,没有客人来访。 镜中看到的是一根根白发,平生已经度过了六十个春秋。

注释:

  • 暗灯:昏暗的灯光。
  • 延鼠辈:指老鼠在暗处活动。
  • 残漏:指夜深时的漏声,古代用漏壶计时。
  • 鸡人:指报晓的鸡。
  • 柏酒:用柏叶浸泡的酒,古人认为可以驱邪。
  • 三酌:三次斟酒。
  • 蔬盘:蔬菜盘。
  • 五辛:五种辛辣的蔬菜,如葱、蒜等。
  • 冻吟:在寒冷中吟咏。
  • 累句:诗句显得累赘。
  • 孤坐:孤独地坐着。
  • 绝来宾:没有客人来访。
  • 镜里丝丝发:镜中看到的是一根根白发。
  • 平时六十春:平生已经度过了六十个春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这首诗描绘了除夕夜的孤寂景象,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除夕夜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自己的孤独感受,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除夕夜为背景,通过昏暗的灯光、活跃的老鼠、报晓的鸡人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和冷清的氛围。诗中的“柏酒浮三酌,蔬盘荐五辛”反映了传统节日的习俗,而“冻吟多累句,孤坐绝来宾”则表达了诗人在寒冷中的孤独和无人问津的境遇。最后两句“镜里丝丝发,平时六十春”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诗人通过镜中的白发,感叹自己已经度过了六十个春秋,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和对岁月无情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暗灯延鼠辈,残漏付鸡人”:昏暗的灯光下,老鼠们活跃起来,残夜的漏声交给了报晓的鸡人。这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通过“暗灯”和“鼠辈”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而“残漏”和“鸡人”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2. “柏酒浮三酌,蔬盘荐五辛”:用柏叶酒轻轻地斟了三次,蔬菜盘里摆上了五种辛辣的菜肴。这句反映了传统节日的习俗,通过“柏酒”和“五辛”体现了节日的气氛。
  3. “冻吟多累句,孤坐绝来宾”:在寒冷中吟咏,诗句显得累赘,孤独地坐着,没有客人来访。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寒冷中的孤独和无人问津的境遇,通过“冻吟”和“孤坐”传达了诗人的孤独感。
  4. “镜里丝丝发,平时六十春”:镜中看到的是一根根白发,平生已经度过了六十个春秋。这句是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通过“镜里丝丝发”和“平时六十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和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残漏付鸡人”中的“付”字,将漏声拟人化,赋予了它报晓的任务。
  • 对仗:如“暗灯延鼠辈,残漏付鸡人”中的“暗灯”与“残漏”,“鼠辈”与“鸡人”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无奈。诗人通过描绘除夕夜的孤寂景象,表达了对岁月无情的深刻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 暗灯:象征着昏暗和孤寂。
  • 鼠辈:象征着夜晚的活跃和不安。
  • 残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鸡人: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 柏酒:象征着节日的气氛。
  • 五辛:象征着传统节日的习俗。
  • 冻吟:象征着孤独和无人问津。
  • 孤坐:象征着孤独和寂寞。
  • 镜里丝丝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柏酒”是指什么? A. 用柏叶浸泡的酒 B. 用柏树果实酿的酒 C. 用柏树枝叶煮的酒 答案:A

  2. 诗中的“五辛”是指什么? A. 五种辛辣的蔬菜 B. 五种辛辣的肉类 C. 五种辛辣的调料 答案:A

  3. 诗中的“残漏付鸡人”中的“付”字是什么意思? A. 交给 B. 支付 C. 付出 答案:A

  4. 诗中的“镜里丝丝发”表达了什么? A. 对美丽的追求 B. 对衰老的感慨 C. 对孤独的感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元日》:描绘了新年的喜庆气氛,与本诗的孤寂氛围形成对比。
  • 苏轼的《守岁》:同样以除夕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元日》与本诗对比,前者描绘了新年的喜庆气氛,后者则表达了孤寂和冷清的氛围。
  • 苏轼的《守岁》与本诗对比,两者都以除夕为背景,但前者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孤独和无人问津的境遇。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王灼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