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藜杖初防老,桃符又换新。惊回潼水梦,喜见义城春。浪走何为者,流光岂贷人。翻思大傩氏,阔步过天津。
白话文翻译:
藜杖初次用来防老,桃符又换上了新。惊醒了潼水的梦境,欣喜地看到了义城的春天。无目的地奔波是为了什么,流逝的时光岂能等待人。回想起大傩氏,阔步走过天津。
注释:
- 藜杖:用藜茎制成的拐杖,象征老年。
- 桃符:古代春节期间挂在门上的桃木板,上面画有神荼、郁垒二神,用以驱邪。
- 潼水:指潼关附近的水域,这里可能指梦境中的景象。
- 义城: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作者所在的地方。
- 浪走:无目的地奔波。
- 流光:流逝的时光。
- 大傩氏:古代传说中的驱邪之神。
- 天津:天上的渡口,比喻高远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这首诗创作于除夕之夜,通过对新年的期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除夕之夜创作的,作者通过对新年的象征物(如藜杖、桃符)的描述,以及对梦境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除夕为背景,通过对藜杖和桃符的描述,展现了新年的氛围。诗中“惊回潼水梦,喜见义城春”一句,通过对梦境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新年的喜悦和对生活的期待。后两句“浪走何为者,流光岂贷人”则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反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藜杖初防老,桃符又换新”:藜杖象征老年,桃符象征新年,通过这两个象征物的交替,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新年的到来。
- “惊回潼水梦,喜见义城春”:通过对梦境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新年的喜悦和对生活的期待。
- “浪走何为者,流光岂贷人”:反映了作者对无目的奔波的反思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翻思大傩氏,阔步过天津”:通过对大傩氏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高远理想的向往。
修辞手法:
- 象征:藜杖和桃符分别象征老年和新年,通过这些象征物的交替,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新年的到来。
- 对比:通过对梦境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新年的喜悦和对生活的期待。
- 反问:“浪走何为者”通过反问的方式,加深了对无目的奔波的反思。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新年的期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高远理想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藜杖:象征老年,表达了时间的流转。
- 桃符:象征新年,表达了新年的到来。
- 潼水梦:象征梦境,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
- 义城春:象征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新年的喜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藜杖”象征什么? A. 老年 B. 新年 C. 梦境 D. 现实
-
诗中的“桃符”象征什么? A. 老年 B. 新年 C. 梦境 D. 现实
-
诗中的“潼水梦”象征什么? A. 老年 B. 新年 C. 梦境 D. 现实
-
诗中的“义城春”象征什么? A. 老年 B. 新年 C. 梦境 D. 现实
答案:1. A 2. B 3. C 4.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元日》:通过对新年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新年的喜悦和对生活的期待。
- 苏轼《守岁》:通过对除夕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反思。
诗词对比:
- 王安石《元日》与王灼《次韵李士举丈除夕》:两首诗都以新年为背景,通过对新年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新年的喜悦和对生活的期待。
- 苏轼《守岁》与王灼《次韵李士举丈除夕》:两首诗都以除夕为背景,通过对除夕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灼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作的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王灼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