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步绿阴园遂登凝翠亭》
时间: 2025-01-14 10:02: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步绿阴园遂登凝翠亭
作者:欧阳修 〔宋代〕
馀春去已远,绿水涵新塘。
渐爱树阴密,初迎蕙风凉。
高亭可四望,绕郭青山长。
野色晚更好,岚曛共微茫。
幽怀不可写,雅咏同谁觞。
明月如慰我,开轩送清光。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远去,绿水映照着新塘。
我渐渐喜爱这树下的阴凉,初夏的微风送来凉意。
高高的亭子可以眺望四周,环绕的青山显得格外悠长。
傍晚的野色更加迷人,云雾朦胧在微微的黄昏中。
心中的幽怀难以倾诉,雅致的诗歌又与谁共饮?
皎洁的明月似乎在安慰我,打开窗户送来清幽的月光。
注释:
- 馀春:剩余的春天,指春天即将结束。
- 涵:包含、映照之意。
- 蕙风:指清香的风,这里代指初夏的凉风。
- 高亭:高耸的亭子,可以远眺。
- 郭:城墙,这里引申为环绕的青山。
- 岚曛:山间的雾气,指傍晚时分的朦胧状态。
- 幽怀:内心深处的感慨与情思。
- 觞:酒杯、酒器,指饮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historiographer。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欧阳修晚年,他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常常回归自然,寻求心灵的慰藉。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黄昏时分,正是他在闲暇时的写照,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晚步绿阴园遂登凝翠亭》运用了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抒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开篇描绘春天的远去与新塘的绿水,营造出一种宁静的自然氛围,潜移默化地传递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诗人感受到树阴的凉爽和初夏的蕙风,感官的细腻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清新与惬意。
高亭的描写则引导读者视野的延展,青山环绕,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旅程与自然的永恒交融。傍晚的野色与岚曛交织,诗人用这样朦胧的意象描绘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绪,仿佛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与归属。
最后两句,诗人将心中的幽怀与明月相结合,似乎在寻找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明月成为了他心灵的慰藉。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馀春去已远,绿水涵新塘:春天已然离去,绿水的倒影照映着新塘,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渐爱树阴密,初迎蕙风凉:渐渐地我爱上了树下的阴凉,初夏的微风带来阵阵凉意。
- 高亭可四望,绕郭青山长:高高的亭子可以向四方眺望,周围的青山环绕,显得格外悠长。
- 野色晚更好,岚曛共微茫:傍晚的野色更加美丽,云雾与微光交融,带来一种朦胧之感。
- 幽怀不可写,雅咏同谁觞:心中的感慨无法表述,优雅的诗歌又能与谁共享呢?
- 明月如慰我,开轩送清光:明亮的月光似乎在安慰我,我打开窗户迎接这清澈的光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明月如慰我”,将明月比作心灵的安慰。
- 对仗:如“高亭可四望,绕郭青山长”,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树阴、蕙风、青山、明月等,构成了诗歌的自然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深情。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索。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敏感与对内心情感的探索,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淡然与从容。
意象分析:
- 树阴:象征凉爽与宁静,代表着内心的安宁。
- 蕙风:代表初夏的美好,象征着生命的清新。
- 青山:象征着永恒与稳重,寓意着生活的深刻。
- 明月:象征孤独与思索,代表心灵的寄托与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馀春”指的是什么? A. 剩余的春天
B. 春天的结束
C. 春天的开始
D. 春天的花朵 -
“幽怀不可写”意指什么? A. 心中的感慨难以言表
B. 心情非常快乐
C. 诗歌写得很好
D. 与朋友共同吟唱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欧阳修
D. 白居易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王维)—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 《静夜思》(李白)—同样透过自然景象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晚步绿阴园遂登凝翠亭》与《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后者则更强调孤寂与思乡。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收录了许多经典的宋代诗词,适合深入学习。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提供有关古代诗歌的背景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