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铅山道中 李纲 〔宋代〕
行李踰江峤,风烟接武夷。 地灵嘉木秀,天阔暝云垂。 泉石日相乐,雪霜寒自迟。 寄声山下士,扫壁待题诗。
白话文翻译:
带着行李翻越江边的山岭,风烟与武夷山相连。 土地灵秀,树木茂盛,天空广阔,暮云低垂。 泉水和石头日日相伴,雪霜的寒冷来得迟缓。 向山下的士人传话,清扫墙壁等待题诗。
注释:
行李:行旅之人的随身物品。 踰:越过。 江峤:江边的山岭。 风烟:指风和云雾。 武夷:武夷山,位于今福建省。 地灵:土地灵秀。 嘉木:美好的树木。 天阔:天空广阔。 暝云:暮云。 泉石:泉水和石头。 雪霜:雪和霜。 寒自迟:寒冷来得迟缓。 寄声:传话。 山下士:山下的士人。 扫壁:清扫墙壁。 待题诗:等待题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他曾任宰相,主张抗金,是南宋初年的重要政治人物。李纲的诗文多反映其政治主张和人生感慨,风格沉郁顿挫,富有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纲在行旅途中所作,描绘了铅山道中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山下士人的期待。诗中透露出一种闲适与期待交织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行旅途中的自然景色,通过对“风烟”、“嘉木”、“暝云”、“泉石”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铅山道中的宁静与美丽。诗中的“地灵嘉木秀”和“天阔暝云垂”两句,既表现了自然的壮丽,又隐含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赞美。后两句“泉石日相乐,雪霜寒自迟”则进一步以自然的和谐与缓慢的节奏,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从容。最后一句“寄声山下士,扫壁待题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山下士人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在此留下诗篇,增添人文气息。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李踰江峤,风烟接武夷。”:诗人带着行李越过江边的山岭,感受到风和云雾与武夷山相连,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与自然的壮阔。
- “地灵嘉木秀,天阔暝云垂。”:土地灵秀,树木茂盛,天空广阔,暮云低垂,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泉石日相乐,雪霜寒自迟。”:泉水和石头日日相伴,雪霜的寒冷来得迟缓,表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缓慢的节奏。
- “寄声山下士,扫壁待题诗。”:向山下的士人传话,清扫墙壁等待题诗,表达了诗人对山下士人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风烟接武夷”中的“风烟”比喻为与武夷山相连,增强了自然景色的壮阔感。
- 拟人:“泉石日相乐”中的“相乐”赋予了泉石以人的情感,表现了自然的和谐。
- 对仗:“地灵嘉木秀,天阔暝云垂”中的“地灵”与“天阔”,“嘉木秀”与“暝云垂”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赞美自然的美丽与宁静,以及对人文的期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与敬畏,同时期待山下士人能在此留下诗篇,增添人文气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烟:指风和云雾,象征自然的壮阔。
- 嘉木:美好的树木,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暝云:暮云,象征宁静与缓慢的节奏。
- 泉石:泉水和石头,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雪霜:雪和霜,象征寒冷与缓慢的节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行李踰江峤”中的“踰”是什么意思? A. 越过 B. 携带 C. 放置 D. 看见
- “地灵嘉木秀”中的“嘉木”指的是什么? A. 普通的树木 B. 美好的树木 C. 枯萎的树木 D. 高大的树木
- “寄声山下士”中的“寄声”是什么意思? A. 寄信 B. 传话 C. 寄物 D. 寄情
- “扫壁待题诗”中的“扫壁”是什么意思? A. 打扫墙壁 B. 扫除障碍 C. 清扫墙壁 D. 扫视墙壁
答案:
- A 2. B 3. B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期待。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的宁静与美丽,与李纲的诗有相似的意境。
诗词对比:
- 李纲的《铅山道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但李纲的诗更多了一层对人文的期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纲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李纲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