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阙下裴舍人》
时间: 2025-01-04 10:52: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阙下裴舍人
作者: 钱起 〔唐代〕
二月黄莺飞上林,
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
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
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
羞将白发对华簪。
白话文翻译:
在二月,黄莺在上林飞舞,
春天的城市紫禁城在晨曦中显得阴沉。
长乐的钟声在花丛中渐渐消散,
龙池的柳色在细雨中更加深邃。
阳光和煦却不散去,我在穷途之中感到无奈的怨恨,
在高空中仰望,心中怀抱着希望的光辉。
献赋十年仍未得到赏识,
我羞于以白发面对华丽的簪子。
注释:
- 上林: 指上林苑,古代的皇家园林。
- 紫禁: 指紫禁城,即北京的故宫。
- 长乐: 指长乐宫,古代宫殿名。
- 龙池: 古代的池塘名,象征美丽的景色。
- 阳和: 指和煦的阳光,代表春天的温暖。
- 穷途: 形容处境的困境。
- 霄汉: 指高空,象征理想与希望。
典故解析:
- 黄莺: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黄莺常常被视为春天的象征,寓意生机和希望。
- 长乐: 常用来象征幸福美好的生活和理想的境界。
- 白发与华簪: 白发象征年老和经历,而华簪则象征年轻美丽的外表,两者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的自卑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盛唐,因其作品风格清新、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诗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同时也透露出个人的情感和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阙下,表达了他在春日美景中的忧伤与对前途的迷茫,同时也反映出他在诗歌创作中遭遇的挫折和对人生的深思。
诗歌鉴赏:
《赠阙下裴舍人》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开篇以“二月黄莺飞上林”引入春天的气息,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然而,紧接着“春城紫禁晓阴阴”却让这种生机与美好显得有些沉重,暗示着诗人心中的忧愁。长乐钟声与龙池柳色的描写,结合了声音与视觉,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在情感上,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与怨恨,尤其是“阳和不散穷途恨”,在温暖的阳光中,他感受到的是一种无尽的愁苦。最后两句直白而有力,诗人以白发对比华簪,表现了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与对未能实现理想的懊恼,情感真挚而深沉。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练而饱满,富有音乐感,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展示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月黄莺飞上林: 描绘春天的生机,黄莺的飞舞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春城紫禁晓阴阴: 反差的描写,春城的阴暗暗示着诗人的忧愁。
- 长乐钟声花外尽: 钟声的消逝象征着欢乐的结束,带来一种失落感。
- 龙池柳色雨中深: 雨中的柳色更加深邃,暗示诗人的情感愈加沉重。
- 阳和不散穷途恨: 对比和煦的阳光与内心的怨恨,表现出矛盾的情感。
- 霄汉长怀捧日心: 在高空中怀抱着希望,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
- 献赋十年犹未遇: 十年的努力仍未得到认可,表现诗人的失落与无奈。
- 羞将白发对华簪: 以白发象征年老,面对华簪的羞愧,表现出对年华逝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如“阳和不散”和“穷途恨”,增强了音韵美。
- 比喻: “白发对华簪”是一个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诗人的自卑与怀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春天的美好与个人的失落,表达了诗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和对未来的深思。诗人通过春日的描写,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传达出对理想和青春的追求与感慨。
意象分析:
- 黄莺: 春天的象征,寓意着希望与活力。
- 紫禁城: 代表着权力与辉煌,反衬出诗人的孤独。
- 长乐钟声: 代表着幸福的消逝,带来惆怅。
- 龙池柳色: 象征柔美与深邃,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二月黄莺飞上林”描绘了哪一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羞将白发对华簪”中,白发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经验
- C. 年老
- D. 富贵
答案:
- A. 春天
- C. 年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 也是描写春天的诗,但更多的是反映政治动荡和个人的困境。
- 王之涣《登鹳雀楼》: 通过登高远望表现壮志与豪情,主题与钱起的自省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