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高》
时间: 2025-01-04 10:19: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巫山高
作者:戴叔伦 〔唐代〕
巫山峨峨高插天,
危峰十二凌紫烟。
瞿塘嘈嘈急如弦,
洄流势逆将覆船。
云梯岂可进,
百丈那能牵?
陆行巉岩水不前。
洒泪向流水,
泪归东海边。
含愁对明月,
明月空自圆。
故乡回首思绵绵,
侧身天地心茫然。
白话文翻译:
巫山高耸入云,
十二座险峻的峰峦直插天际,
瞿塘峡水声嘈杂,如同急弦在弹奏,
江水逆流而上,险象环生将要翻船。
登上云梯又怎能进入,
百丈的高峰又怎能牵引?
陆地行走在峻峭的岩石上,水流却无法前行。
我向流水洒下泪水,
泪水归向东海边。
面对明月,我满怀愁绪,
明月却无情地依然是圆。
回首故乡,思念绵延不绝,
侧身望向天地,心中茫然无所依。
注释:
字词注释:
- 峨峨:形容山高而险峻。
- 凌:直插、升起。
- 瞿塘:指瞿塘峡,位于四川,是长江流域著名的险滩。
- 嘈嘈:形容水声急促。
- 洄流:水流的回旋、逆流。
- 云梯:比喻高而陡峭的地方。
- 洒泪:流泪,倾诉哀愁。
典故解析:
- 巫山:传说中有神女居住的地方,常与思念、离别联系在一起,增加了诗的感伤氛围。
- 东海:象征着遥远的地方和无尽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字景山,唐代诗人,生平经历较为平淡,其诗风清新脱俗,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戴叔伦的旅途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观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游历中产生的孤独和忧伤。
诗歌鉴赏:
《巫山高》是一首意蕴深厚的山水诗,诗中描绘了巫山的壮丽与险峻,展现了自然的雄伟和诗人内心的孤独。开篇即以“巫山峨峨高插天”引入,巫山高耸入云的气魄令读者心生敬畏。接下来,诗人将自然景象与自身情感交织,水声如琴弦般急促,仿佛在诉说着心中的烦恼与不安。
在表现自然浩瀚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人事无常的感慨。用“云梯岂可进,百丈那能牵”来形容自己无法到达的高峰,折射出一种无奈与渺小。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通过“洒泪向流水,泪归东海边”将个人的愁苦与自然的流动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思乡之情的无尽与深切。
最后,结尾的“故乡回首思绵绵,侧身天地心茫然”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迷茫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深邃的哲理。整首诗在表现自然美的同时,也反映了人的情感与命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巫山峨峨高插天:巫山高耸入云,描绘出巫山的壮丽。
- 危峰十二凌紫烟:十二座险峰直插云霄,给人以高不可攀的感觉。
- 瞿塘嘈嘈急如弦:水流声急促,似乎在弹奏一曲悲伤的乐曲。
- 洄流势逆将覆船:江水逆流而上,暗示着险境的逼近。
- 云梯岂可进:高山险峻,攀登的云梯无法进入。
- 百丈那能牵:百丈的高峰难以牵引,表现出一种无奈。
- 陆行巉岩水不前:在陆地上行走,却被水流阻碍,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
- 洒泪向流水:向流水倾洒泪水,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泪归东海边:眼泪流向东海,象征着思念的无尽。
- 含愁对明月:在明月下满怀愁绪。
- 明月空自圆:明月依然圆满,暗示内心的孤独。
- 故乡回首思绵绵:回首故乡,思念绵绵不绝。
- 侧身天地心茫然:对天地的感慨,内心感到迷茫。
修辞手法:
- 使用比喻,如“急如弦”形象地描绘水声的急促。
- 拟人手法在“明月空自圆”中,赋予月亮情感,增强了孤独感。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巫山壮丽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巫山:象征高远、壮丽,代表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倾诉。
- 明月:代表孤独与思念,月亮的圆缺隐喻人事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巫山”象征什么? A. 高耸的山峰
B. 思乡之情
C. 时间的流逝 -
“洒泪向流水”中,水流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流动
B. 思念与情感
C. 自然的力量 -
诗中“明月空自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孤独与无奈
B. 快乐与幸福
C. 期待与希望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山水,但更显豪放与洒脱,表达对自然的狂热向往。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在描绘山水的同时,融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情感更为平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与唐诗》
- 《王维诗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