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袁太祝长卿小湖村山居书怀见寄》
时间: 2025-01-19 19:01: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袁太祝长卿小湖村山居书怀见寄
戴叔伦 〔唐代〕
背江居隙地,辞职作遗人。
耕凿资馀力,樵渔逐四邻。
麦秋桑叶大,梅雨稻田新。
篱落栽山果,池塘养海鳞。
放歌聊自足,幽思忽相亲。
余亦归休者,依君老此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江边小村居住的心境,辞去官职后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他通过耕作和打柴捕鱼来维持生计,与邻居和谐相处。麦子成熟的季节,桑树和稻田也显得生机勃勃。诗人栽种山果,池塘里养着鱼,生活得很自足,偶尔放声歌唱,内心的幽思与自然相亲近。诗人感叹自己也想归隐,愿意和朋友一起在此安度晚年。
注释:
- 背江:背靠江边,指居住在江边的地方。
- 隙地:狭小的空地,指诗人所居住的小村落。
- 遗人:辞去职务后留下的隐士。
- 耕凿:耕作和挖掘,指农业生产。
- 樵渔:砍柴和捕鱼,指日常生活的自给自足。
- 麦秋:麦子成熟的季节。
- 梅雨:指农历六月的梅雨季节,适合稻米生长。
- 山果:山上的果实,象征着自然的馈赠。
- 海鳞:指池塘中养的鱼,象征生命的活力。
- 归休者:愿意归隐休息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735年-785年),字景仁,号宗悫,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田园生活,常表现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的时期,许多文人选择隐居以逃避官场的纷争。诗中表达了诗人辞去官职后的闲适生活,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酬袁太祝长卿小湖村山居书怀见寄》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细腻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背江居隙地”便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诗人选择背靠江边的小村落,远离喧嚣,体现出对平静生活的珍视。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的耕作和生活方式,通过“耕凿资馀力,樵渔逐四邻”展示了他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既反映了对农耕的热爱,也表现了与邻里和谐相处的幸福。
“麦秋桑叶大,梅雨稻田新”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丰盈,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体现了诗人对农田的热爱与对自然更深层的感悟。之后,诗人提到“篱落栽山果,池塘养海鳞”,展现了他在生活中细致入微的安排与对自然的尊重,营造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画面。
最后几句“放歌聊自足,幽思忽相亲”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满足与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幽静生活中的闲适与思考,最后以“余亦归休者,依君老此身”结束,显露出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愿意与友人共度余生,体现了深厚的人际情感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背江居隙地:居住在背靠江边的狭小地方,暗示隐居生活。
- 辞职作遗人:辞去官职成为隐士,表达对官场的厌倦。
- 耕凿资馀力:通过耕作和挖掘来维持生活,展现自给自足。
- 樵渔逐四邻:与邻居和谐相处,体现出村落的温暖。
- 麦秋桑叶大:描绘丰收的季节,象征自然的富饶。
- 梅雨稻田新:表达农田在梅雨季节的生机。
- 篱落栽山果:种植山果,显示诗人的田园情怀。
- 池塘养海鳞:池塘里养鱼,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 放歌聊自足:放声歌唱,自得其乐,体现内心的满足。
- 幽思忽相亲:内心的沉思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对生活的感悟。
- 余亦归休者,依君老此身:愿与朋友共度余生,表达归隐的愿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樵渔逐四邻”与“耕凿资馀力”,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自然意象,如“麦秋”、“梅雨”,表现出诗人的生活环境与情感。
- 拟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赋予其生命和情感,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人们对归隐生活的追求,以及与友人共享余生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象征着流淌的时间与生命的延续。
- 篱落:象征着隐秘与宁静的生活环境。
- 山果:代表自然的馈赠与丰饶。
- 池塘: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背江居隙地”是指什么样的环境? a) 繁华的城市
b) 宁静的小村落
c) 高山上的庙宇 -
诗人通过哪些活动来维持生活? a) 读书
b) 耕作和捕鱼
c) 游历四方 -
诗中提到的“麦秋桑叶大”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农田的丰收
b) 自然的荒凉
c) 诗人的忧愁
答案:
- b) 宁静的小村落
- b) 耕作和捕鱼
- a) 农田的丰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但更多展现了山水的壮阔与孤独。
- 孟浩然《过故人庄》:与本诗相比,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与乡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