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时间: 2025-01-02 09:41:27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作者: 李纲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庄,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
白话文翻译:
长江蜿蜒千里,无边无际的雪浪和云涛交织。天险难以逾越,凭借人智的谋划,敌人怎么能肆意吞噬?阿坚带着数万南方军队,突然间长驱直入我们的土地。击溃强敌,正如在谢公的画中,气定神闲,挥手指挥。真是壮丽雄伟!在淝水之上,八千戈甲,结成阵列如蛇豕一般。鞭策马匹,周旋于战场,旌旗飘动,坐着便能让北军风头尽失。夜里听到几声鸣鹤,大家都说王师将要来了。延续晋朝的统治,庇护百姓,周雅又何曾独享美名?
注释:
- 长江千里:形容长江流域的辽阔。
- 雪浪云涛无际:描绘江面波涛汹涌,气象壮阔。
- 天险难逾:指自然形成的险阻,难以跨越。
- 阿坚:指南方的军队或统帅。
- 淝水上:指战斗发生的地点——淝水,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
- 延晋祚:延续晋朝的统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纲,字伯时,号止庵,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以直言敢谏而闻名,尤其在对抗外敌时,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此词写于宋朝时期,反映了当时对抗外敌、捍卫国家的决心和信心,尤其是对淝水之战胜利的庆祝。诗中结合了历史和现实,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希望。
诗歌鉴赏: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是一首具有恢弘气势的词作,作者通过对长江、雪浪、云涛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气势磅礴的氛围。李纲运用丰富的历史典故,尤其是对淝水之战的回顾,展现出民族自豪感和对未来的期待。词中提到的“阿坚百万南牧”不仅是对当时军队规模的描绘,更是对南方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的期盼。
在形式上,李纲运用对仗和排比的手法,使得整首词律动感强烈,读来朗朗上口。尤其是“破强敌,在谢公处画”的描写,既表现出战场的紧张氛围,又体现出指挥者的从容不迫。最后提到的“延晋祚,庇烝民”,则是将个人的理想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江千里”:开篇便以壮阔的自然景象引入,设定了宏大的背景。
- “天险难逾”:强调了敌人入侵的困难,展现出国家的坚韧。
- “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描绘军队的迅速集结,表现出防御的紧迫感。
- “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以谢公为典故,象征着指挥者的智慧和果断。
- “夜闻数声鸣鹤”:用鸟鸣暗示战士的到来,提升紧张气氛。
修辞手法:
- 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描绘生动形象。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递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胜利的渴望,表现出人民在捍卫国家时的团结与勇气,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江:象征着浩荡的民族精神。
- 雪浪云涛:代表了自然的壮丽和战争的波澜。
- 淝水:历史典故,象征着胜利的希望与过往的辉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阿坚”指代的是? A. 北军
B. 南方军队
C. 王师
D. 晋朝皇帝 -
“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中的“谢公”指的是? A. 一个地方
B. 一个历史人物
C. 一个军事策略
D. 一个神话人物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的作品,同样表现出豪情壮志。
- 《出塞》:王昌龄的诗歌,描绘了边塞的壮丽与悲壮。
诗词对比:
- 李纲的《喜迁莺》与杜甫的《春望》在爱国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纲更侧重于战斗的豪情,而杜甫则更倾向于对国家沦陷的悲痛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历程》
- 《李纲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