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院掩萧森,晨凉又夕阴。
鹤应输静立,蝉合伴清吟。
著壁云衣重,通帘竹翠深。
卧屏来看否,天姥雪千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僧院,庭院被茂密的树木遮掩,早晨清凉,傍晚又显阴凉。白鹤似乎在这里静静地立着,蝉声伴随着清晨的吟唱。墙壁上笼罩着厚厚的云雾,窗帘间竹影深邃。你是否愿意在这里卧屏静看,远处的天姥峰被雪覆盖,仿佛高耸千寻?
注释:
- 掩:遮掩,覆盖。
- 萧森:形容树木茂密而寂静。
- 夕阴:傍晚的阴凉,指黄昏时分的阴影。
- 输:输送、传递。
- 合:相合、相伴。
- 著壁:指墙壁上。
- 云衣重:形容云雾厚重。
- 通帘:指窗帘透过来。
- 卧屏:躺在屏风旁。
- 天姥:天姥山,传说中的神女山。
典故解析:
“天姥”源于古代神话,传说中天姥山是女神的居住地,象征着高洁与神秘。在此诗中,天姥峰的意象不仅突显了风景的壮丽,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逋(967-1028),字季友,号雪舟,晚唐五代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追求清幽淡雅的风格,崇尚自然与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林逋隐居于僧院的时期,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僧院夏日和酬朱仲方》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清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僧院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开头两句“掩萧森,晨凉又夕阴”将读者引入一个清幽的环境,配合“鹤应输静立,蝉合伴清吟”,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诗中“著壁云衣重,通帘竹翠深”则通过色彩与景物的对比,呈现出一种深邃而富有层次感的空间感,仿佛让人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僧院里。最后两句“卧屏来看否,天姥雪千寻”则通过天姥山的壮丽与雪的纯净,隐含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院掩萧森”:描绘一个被树林遮掩的院落,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晨凉又夕阴”:早晨的凉爽与傍晚的阴影,表明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
- “鹤应输静立”:白鹤在此静静地立着,象征着宁静和纯洁。
- “蝉合伴清吟”:蝉声与清晨的吟唱相伴,增添了自然的生动。
- “著壁云衣重”:墙壁上似乎笼罩着厚厚的云雾,营造出神秘感。
- “通帘竹翠深”:窗帘透来的竹影深邃,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
- “卧屏来看否”:引导读者思考是否愿意静静观赏。
- “天姥雪千寻”:远方天姥峰被雪覆盖,象征着高远与超脱。
-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鹤应输静立”赋予鹤以静谧的特质,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幽静的僧院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与宁静的美好。
意象分析:
- 院落:象征宁静与隐居生活。
- 鹤:象征高洁与超脱。
- 蝉: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声音。
- 天姥山:象征理想与向往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天姥”是指什么?
- A. 一座山
- B. 一位神仙
- C. 一种动物
-
“晨凉又夕阴”中的“夕阴”指什么时间?
- A. 早晨
- B. 中午
- C. 傍晚
-
诗中提到的“鹤”象征着什么?
- A. 宁静
- B. 喧闹
- C. 生活的繁忙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与林逋都强调自然的宁静与美,但王维更多描绘秋天的萧瑟,而林逋则展现夏日的生机。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林逋研究》
- 《山水诗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