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茂才冯彭年赴举
林逋 〔宋代〕
相送不觉远,离亭寒日斜。
川途分野色,僮御想京华。
背水当公战,凌云属赋家。
前春得意处,酣燕上林花。
白话文翻译:
送别时不知不觉已经走远了,离亭时寒冷的阳光偏斜。
沿途的山川与田野色彩各异,仆人驾着马车想着京城的繁华。
在水边要奋勇当战,像云一样高飞的诗人。
前春得意的地方,喝得酣畅的燕子在上林的花丛中飞舞。
注释:
- 相送不觉远:送别时不知不觉走得很远。
- 离亭寒日斜:离开亭子时,天边寒冷的阳光已经倾斜。
- 川途分野色:沿途的山川与田野色彩各异。
- 僮御想京华:仆人驾车时思念京城的繁华。
- 背水当公战:在水边奋勇作战。
- 凌云属赋家:像云一样高飞的诗人。
- 前春得意处:前春得意之地。
- 酣燕上林花:喝得酣畅的燕子在上林的花丛中飞舞。
典故解析:
- “背水一战”:原指在水边作战,意为没有退路,必须拼死一战,展现出勇气。
- “凌云”:常用于形容志向高远或才华出众,表示诗人追求卓越的精神。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林逋(967-1028),字景仁,号孤山,晚号林寒,浙江人。著名的诗人、词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脱俗。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科举考试时期,诗人以此诗送别友人冯彭年,表达对友人前程的祝愿和对离别的惆怅。
诗歌鉴赏:
《送茂才冯彭年赴举》是林逋为送别友人而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送别时的离愁别绪和对友人未来的期望。首联“相送不觉远,离亭寒日斜”以自然景色引入,描绘了送别时的情境,表现出离别的无奈和孤独。接下来的两句“川途分野色,僮御想京华”展现了沿途的风景与仆人的思念,隐喻了对京城繁华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后两句“背水当公战,凌云属赋家”则转向对友人的鼓励,强调了在困境中奋勇向前的决心,展现了志向与抱负。最后一句“前春得意处,酣燕上林花”则以春天的景象结尾,寓意着美好的未来和希望,传达了诗人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清新,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友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相送不觉远:表达送别时的情感,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增远。
- 离亭寒日斜:描绘了送别时的气候,增添了离别的氛围。
- 川途分野色:描写沿途的自然风光,显示出美丽的景色与友人前行的旅程。
- 僮御想京华:通过仆人的思念反映出对繁华都市生活的憧憬。
- 背水当公战:隐喻在困境中迎难而上的勇气。
- 凌云属赋家:赞美追求卓越的志向。
- 前春得意处:指曾经成功的地方,暗示希望重现辉煌。
- 酣燕上林花:用燕子飞舞的景象来象征友人前途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背水当公战”,比喻勇敢和决心。
- 对仗:如“相送不觉远,离亭寒日斜”,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离别的感伤,同时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 寒日斜:象征送别时的孤寂与惆怅。
- 川途分野色:体现自然美与人生旅途的多样性。
- 背水:象征勇气与决断。
- 燕子: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离亭寒日斜”中的“寒日”意指: A. 寒冷的天气
B. 夕阳西下
C. 离别的心情
D. 诗的情感 -
“背水当公战”表达的意思是: A. 迎难而上
B. 退缩
C. 放弃
D. 勇往直前 -
诗中提到的“京华”指的是: A. 京剧
B. 北京
C. 京城的繁华
D. 古代的繁华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王维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友人》同样表达送别的情感,但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情感更加细腻;而林逋的《送茂才冯彭年赴举》则更强调对友人的期许与未来的祝愿,情感更加积极向上。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林逋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