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质夫之陕府》
时间: 2025-01-06 09:50: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质夫之陕府》
平世求才漫至公,
悠悠羁旅士多穷。
十年见子尚短褐,
千里随人今北风。
户外屦贫虚自满,
樽中酒贱亦常空。
共嫌欲老无机械,
心事还能与我同。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平常的时代,求才之路漫长而艰难,许多身处旅途的士人都过得很贫苦。与子相见十年,却依旧穿着短褐,千里之外的北风正随人而来。户外的鞋子虽破旧,却也自得其乐,酒樽里的酒虽然便宜,却常常是空的。我们共同忧虑年老无能,心中的烦恼还能与你分享。
注释:
- 平世:平常的时代,指当时的社会背景。
- 求才:寻找人才,求取功名。
- 羁旅:旅途中的漂泊。
- 短褐:指粗布衣服,象征贫困。
- 千里随人:比喻远行,北风伴随他人。
- 屦:鞋子。
- 樽中酒贱:酒瓶中便宜的酒。
- 机械:指能力、手段。
- 心事:烦恼、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通过改革来振兴国家。王安石的诗歌风格清新,内容深刻,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送李质夫之陕府》这首诗是王安石在送别朋友李质夫时所作,反映了他对友人的关心与对人生的思考。李质夫前往陕府任职,王安石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以及自己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求才之路的艰辛和士人生活的困顿,展现了王安石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开篇“平世求才漫至公”,点明了时代背景,士人求取功名的艰难。接下来的“悠悠羁旅士多穷”则进一步渲染了旅途中的孤独与贫困,给人以沉重的感觉。
“十年见子尚短褐”一句,既是对友人境遇的同情,也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表达了王安石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的最后两句“共嫌欲老无机械,心事还能与我同”,既是对未来的忧虑,也是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深厚的人际关系。这首诗在表现情感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言辞简练而意蕴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世求才漫至公:在这个平常的时代,求取功名之路漫长而艰难。
- 悠悠羁旅士多穷:旅途中的士人,多数生活贫困且艰辛。
- 十年见子尚短褐:与友人相见已有十年,但他依旧穿着粗布衣服,暗示生活不如意。
- 千里随人今北风:千里之外的北风,象征着远行的孤独与艰难。
- 户外屦贫虚自满:户外的鞋子虽破旧,但心中仍有满满的自得。
- 樽中酒贱亦常空:酒樽中的酒虽便宜,却常常是空的,暗示生活的清苦。
- 共嫌欲老无机械:我们共同担忧年老无能,缺乏生存的能力。
- 心事还能与我同:但仍然可以分享内心的烦恼,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里随人今北风”,用北风比喻旅途的艰辛。
- 对仗:如“户外屦贫虚自满,樽中酒贱亦常空”,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短褐和酒空象征士人的贫困与困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对人生的思考,揭示了求才之路的艰辛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王安石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羁旅:象征漂泊与孤独,反映了士人的困境。
- 短褐:代表贫困与艰难生活。
- 北风:象征旅途的艰辛与冷漠。
- 屦:象征生活的贫困与自得。
- 樽中酒:象征生活的窘迫与空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平世求才”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对未来的展望
- B. 求取功名的艰难
- C. 对友人的祝福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友人境遇的同情?
- A. 千里随人今北风
- B. 共嫌欲老无机械
- C. 十年见子尚短褐
-
诗中提到的“樽中酒贱”是为了表达什么?
- A. 生活的富裕
- B. 生活的清苦与空虚
- C. 对酒的喜爱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王安石的《送李质夫之陕府》更侧重于个人友谊与人生困境的反思,而杜甫则通过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苦难,表达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关怀。两者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