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九首》

时间: 2025-01-14 07:31:07

诜诜古之士,出必见礼乐。

群游与群饮,仁义待扬搉。

心疲歌舞荒,耳聒米盐浊。

所以後世贤,绝俗乃为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诜诜古之士,出必见礼乐。
群游与群饮,仁义待扬搉。
心疲歌舞荒,耳聒米盐浊。
所以後世贤,绝俗乃为学。

白话文翻译:

古代有品德高尚的人,出门时必定会见到礼仪和音乐的存在。
与人共游和共饮时,仁义之道应当被弘扬。
心灵疲惫于歌舞的荒唐,耳朵被米盐的喧嚣所污染。
因此后世的贤人,要摒弃世俗,追求真正的学问。

注释:

  • 诜诜:形容古代士人的品德和风范。
  • 礼乐:指古代的礼仪和音乐,象征着道德修养。
  • 群游与群饮:与众人一起游玩和饮酒,强调社交活动。
  • 仁义:指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强调道德和正义。
  • 心疲:心灵疲惫。
  • 歌舞荒:指过度沉迷于歌舞的生活。
  • 耳聒:耳朵被嘈杂声扰乱。
  • 米盐浊:指生活琐事的纷扰和喧嚣。

典故解析:

诗中的“礼乐”可追溯到《礼记》,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仁义”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代表着对道德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他推行“新法”,旨在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创作背景:

《寓言九首》写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反映了他对社会风气的思考和对道德教育的关注。诗中强调古代士人的品德和礼乐,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担忧。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寓言九首》通过描绘古代士人追求礼乐的情景,引发了对当代社会道德沦丧的反思。诗的开头,王安石设定了古代士人的理想形象,强调礼仪和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展现出一种高尚的生活态度。随着诗句的推进,王安石逐渐揭露出当时社会的堕落,尤其是对歌舞和饮酒的沉迷,表明了对道德的失落和心灵的疲惫。

在诗的最后,王安石通过对“后世贤人”的期待,传达了他对理想学问的追求,暗示只有摒弃世俗的喧嚣,才能真正达到精神的升华。这种反差不仅增强了诗的深度,也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整首诗以古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王安石对社会的深邃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诜诜古之士:描绘古代士人的品德与风范,称其为“诜诜”。
  2. 出必见礼乐:强调出门在外,要有礼仪和音乐的陪伴。
  3. 群游与群饮:与人交往时,应该讲究仁义。
  4. 心疲歌舞荒:表达心灵因过度沉迷于歌舞而感到疲惫。
  5. 耳聒米盐浊:耳朵被日常琐事的喧嚣所困扰。
  6. 所以後世贤:因此后来的贤人应当追求更高的理想。
  7. 绝俗乃为学:要摒弃世俗的干扰,专心于学问。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群游与群饮”,表现了生活的多样性。
  • 比喻:将“歌舞荒”比作心灵的疲惫,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排比:通过排比的方式,强调了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和对当代社会的批判。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思当代社会的道德沦丧,强调恢复古代士人对礼乐的重视,并期望后世能够重视真正的学问和道德修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礼乐:象征道德和文化的高尚。
  • 群游与群饮:代表社交与友谊的建立。
  • 歌舞:反映人们生活方式的享乐化。
  • 米盐:象征平凡琐事的繁杂与喧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提到的“礼乐”主要指什么? A. 音乐和舞蹈
    B. 礼仪和音乐
    C. 诗歌和散文
    D. 书法和绘画

  2. 诗中提到“心疲”的原因是什么? A. 学习压力
    B. 歌舞的荒唐
    C. 工作繁忙
    D. 家庭琐事

  3. 王安石希望后世贤人应该怎样? A. 追求财富
    B. 摒弃世俗,追求学问
    C. 沉迷于享乐
    D. 遵循传统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滁州西涧》 王安石
  • 《登高》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寓言九首》与杜甫的《登高》在对比中体现出不同的社会关怀。王安石侧重于品德的恢复和对古代文化的向往,而杜甫则更多关注社会的苦难与民生的疾苦,展现出诗人对于社会的深刻反思与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王安石传》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