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郎侍郎》

时间: 2024-09-19 21:17:47

两朝人物叹贤豪,凛凛清见晚见褒。

江汉但归沧海阔,丘陵难学太山高。

放怀诗酒机先息,回首功名世自劳。

久愿作公樽俎客,恨无三亩斲蓬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郎侍郎
王安石

两朝人物叹贤豪,
凛凛清见晚见褒。
江汉但归沧海阔,
丘陵难学太山高。
放怀诗酒机先息,
回首功名世自劳。
久愿作公樽俎客,
恨无三亩斲蓬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贤人豪杰的感慨,面对两朝的变迁,才俊之士在晚年时受到了清白的表彰。江汉的水流归入宽广的沧海,而丘陵却无法与高耸的泰山相比。诗人放开胸怀,享受诗酒,早已不再追求名利,回首往事,感叹一生的辛劳。长久以来,我希望能成为公卿的樽俎之客,却遗憾没有三亩土地可以种植蓬蒿。

注释:

  • 两朝:指宋朝的两位皇帝;这里暗示诗人经历了两个朝代。
  • 凛凛清见:形容清白的名声在晚年时得以显现。
  • 江汉:指长江和汉水,这里表示宽广的水面。
  • 沧海阔:比喻大海的广阔,象征人生的广阔与无尽。
  • 丘陵:小山丘,象征力量与成就的渺小。
  • 放怀:放开胸怀,心态放松。
  • 公樽俎客:指的是在朝中做官的人,享受荣华富贵。
  • 三亩斲蓬蒿:比喻理想的隐居生活,三亩地可以种蓬蒿,显示一种平淡而自足的生活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提出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措施,致力于国家的富强。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寄郎侍郎》写于王安石晚年,正值政治生涯的反思期。诗人回忆起自己的一生,感慨自己曾经的理想与追求,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对人才的思考。

诗歌鉴赏:

《寄郎侍郎》通过对两朝人物的感叹,展现了王安石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叹贤豪”引入,表明对才俊的敬仰和惋惜,这种情感贯穿全文。接着,通过“江汉”和“丘陵”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局限的无奈,江汉的浩大象征着广阔的前途,而丘陵则显示出力量的微弱,反映了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在诗的中段,王安石选择放怀于酒诗之中,表现出对功名的淡然态度。这种态度在“回首功名世自劳”中得以强化,诗人意识到追逐名利的辛劳,最终却只得一声叹息。最后,诗人以“久愿作公樽俎客”结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遗憾。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呈现了王安石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展现出一种“归隐”的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朝人物叹贤豪:诗人对两朝的贤人豪杰感到惋惜与钦佩。
  • 凛凛清见晚见褒:晚年时,清白的名声被人们认可与赞美。
  • 江汉但归沧海阔:江河归入大海,象征人生的广阔与无尽。
  • 丘陵难学太山高:小丘陵无法与高山相比,表达个人成就的渺小。
  • 放怀诗酒机先息:诗人选择放松心情,享受诗酒。
  • 回首功名世自劳:回顾一生的功名,感叹其中的辛劳。
  • 久愿作公樽俎客:渴望成为公卿,享受荣华富贵。
  • 恨无三亩斲蓬蒿:遗憾没有土地,无法过上理想的隐居生活。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江汉”和“丘陵”的对比,强调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象征:江汉与沧海象征广阔的前途,丘陵与泰山象征成就的渺小。
  • 反复:通过回首与放怀的反复,强调对过往的思考与反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功名的淡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对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汉:象征人生的广阔与无尽的追求。
  • 沧海:代表自由与人生的宽广。
  • 丘陵:象征成就的渺小与局限。
  • 诗酒:代表诗人心中的理想与追求的生活状态。
  • 公樽俎客:象征对高官厚禄的渴望。
  • 三亩斲蓬蒿:象征理想的隐居生活,表达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寄郎侍郎》是谁写的? a) 李白
    b) 王安石
    c) 杜甫

  2. 诗中“江汉”象征什么? a) 个人的渺小
    b) 人生的广阔与无尽
    c) 名利的追求

  3. 诗中最后一句表达了对什么的遗憾?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c) 对历史的感慨

答案:

  1. b) 王安石
  2. b) 人生的广阔与无尽
  3. b)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感情真挚。
  • 《早发白帝城》 李白:描绘自然风光,展现人生的壮美。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寄郎侍郎》 vs. 杜甫的《登高》
    • 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 王安石更侧重于对隐居理想的向往,而杜甫则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与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王安石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