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坐
陆游 〔宋代〕
叶尽木无声,天高夜自明。
映窗灯半灭,掠野雁孤征。
瓦裂人间事,云浮身後名。
惟应托长鑱,寂寞送浮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独坐时的情景与思绪。树叶都已凋落,树木在夜里静默无声,天空高远而明亮。窗前的灯光半暗,野外孤雁飞过,发出忧伤的哀鸣。世事如同瓦片一样破裂,名声在云间漂浮,难以捉摸。惟有把自己寄托于长久的铲子,默默地送走浮华的生命。
注释
字词注释
- 叶尽:树叶凋落,表示秋冬时节的肃杀。
- 木无声:树木静默,暗示环境的宁静与凄凉。
- 天高夜自明:天空高远,夜晚显得明亮,表达一种清冷的美感。
- 映窗灯半灭:窗前的灯光已经微弱,暗示内心的孤寂。
- 掠野雁孤征:孤雁在空中飞过,象征孤独与漂泊。
- 瓦裂人间事:比喻世事纷繁复杂且易碎。
- 云浮身後名:名声如浮云般不定,难以把握。
- 惟应托长鑱:表达一种寄托与寄望,长鑱为农具,象征务实与耕耘。
- 寂寞送浮生:在寂寞中度过短暂的生命。
典故解析
- “长鑱”:长鑱是农具的一种,用来耕作,象征着踏实的生活态度。
- “孤雁”:在古代诗词中,孤雁常常象征着孤独和漂泊的人生,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在他的诗作中,常体现爱国情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他一生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诗风常带有悲壮之气。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身世坎坷之时。夜坐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在安静之夜,面对内心孤独与外界纷扰的深思。
诗歌鉴赏
《夜坐》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描绘了诗人夜晚独坐的心境。诗的前四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悠远而清冷的氛围。树木的沉寂和高远的天空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而窗前的微弱灯光和孤雁的飞过,则传达出诗人的孤独感与无奈。在后四句中,诗人反思人间的事物,瓦片的破裂比喻世事的无常,云浮的名声则隐喻名利的虚幻。最后一句“惟应托长鑱,寂寞送浮生”表达了对踏实生活的向往与对浮华的厌倦,暗示着诗人希望在平淡中找到人生的真实意义。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事的交融,展现了深邃的哲理与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叶尽木无声:描绘自然的宁静,暗示内心的孤寂。
- 天高夜自明:高远的天空与明亮的夜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内心的迷茫。
- 映窗灯半灭:窗前灯光昏暗,象征着生活的疲惫与希望的微弱。
- 掠野雁孤征:孤雁的飞行,象征着远方的孤独与漂泊。
- 瓦裂人间事:世事如瓦片般易碎,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云浮身後名:名声如浮云般难以捉摸,表现对名利的淡泊。
- 惟应托长鑱:寄托于务实的工作与生活态度,强调踏实的生活。
- 寂寞送浮生:在寂寞中度过短暂的生命,表达对生命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世事比作瓦片,强调人生的脆弱与无常。
- 拟人:树木无声,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孤独感。
- 对仗:诗中自然景象与人事感慨的对比,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浮华的反思,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深沉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叶:象征生命的消逝与时间的流逝。
- 木:代表稳重与宁静。
- 夜:象征孤独和思考的时刻。
- 灯:象征希望与温暖,但在此处却暗淡无光。
- 雁:象征孤独与漂泊,表达内心的迁徙与无依。
- 瓦:象征脆弱的人生,易碎的世事。
- 云:象征名利的虚幻与飘渺。
- 长鑱:象征务实的生活态度与耕耘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对人生的思考
C. 自然景象的描绘
D. 战争的悲壮 -
诗中“掠野雁孤征”意指什么?
A. 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B. 表达对孤独的感慨
C. 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D. 表达对过往的怀念 -
“瓦裂人间事”中的“瓦”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坚韧
B. 生活的脆弱
C. 名利的浮华
D. 自然的力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独坐敬亭山》:同样表达孤独和思考。
- 李白《月下独酌》:表现酒中独酌的孤寂与洒脱。
诗词对比
- 陆游与王维的作品均体现了孤独与思考的主题,但陆游更强调生活的苦闷,而王维则多了一份超然的洒脱。
- 李白的作品中多了一份豪放,而陆游则更显沉郁与沉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陆游与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