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一日视筑堤》
时间: 2025-01-19 22:31: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二月十一日视筑堤
作者:陆游 〔宋代〕
江水来自蛮夷中,
五月六月声摩空。
巨鱼穹龟牙须雄,
欲取闤市为龙宫。
横堤百丈卧霁虹,
始谁筑此东平公。
今年乐哉适岁丰,
吏不相倚勇赴功。
西山大竹织万笼,
船舸载石来亡穷。
横陈屹立相叠重,
置力尤在水庙东。
我登高原相其冲,
一盾可受百箭攻。
蜿蜿其长高隆隆,
截如长城限羌戎。
安得椽笔记始终,
插江石崖坚可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江水由蛮夷之地流来,五月和六月的雷声在天空中回响。巨大的鱼和龟像牙须一样雄壮,它们想把闤市(市场)变成龙宫。那横亘的堤坝如同一条卧着的彩虹,究竟是谁修筑了这东平公的堤呢?今年的丰收真令人欢喜,官吏们不再依赖他人,勇敢地去做功绩。西山上的大竹子编织成万只竹笼,船只载着石头来填补河道。堤坝横陈岿然屹立,力量仍旧在水庙的东边。我登上高原,俯瞰它的冲击,一面盾牌可以抵挡百箭的攻击。那堤坝蜿蜒而长,巍峨高耸,宛如长城阻挡羌戎。怎么能有一支笔记录这过程,插入坚硬的江石崖上可以打磨出记忆。
注释
字词注释:
- 蛮夷:指边远地区的民族。
- 闤市:古代市场。
- 东平公:可能指东平郡的地方官。
- 蜿蜿:形容曲折延伸的样子。
- 羌戎:指古代北方民族。
典故解析:
- “长城限羌戎”指的就是中国古代边防的象征,表现出堤坝的防御功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兴起与衰落,创作了大量反映个人志向和国家命运的诗作。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深入人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外敌入侵的背景下,诗人以筑堤为题,表达了对国家河道治理的关注以及国人团结奋战的精神。
诗歌鉴赏
陆游的《十二月十一日视筑堤》是一首极具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品。诗中通过对筑堤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人民在面对自然灾害和外敌威胁时的团结与努力。开篇的“江水来自蛮夷中”暗示了外敌的威胁,后文“五月六月声摩空”则描绘了自然的声音与气势,显示出一种紧迫感与危机感。
在描写筑堤的场景时,陆游使用了“横堤百丈卧霁虹”的比喻,将堤坝比作一条横卧的彩虹,体现了堤坝的壮丽与重要性。同时,诗人对筑堤者的赞美“始谁筑此东平公”也反映了对无名英雄的敬意。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认为“吏不相倚勇赴功”,显示出当时官员的勤奋与担当。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在诗中不断传递,给人以力量与希望。诗的结尾,诗人以“安得椽笔记始终”自问,表达了对历史与记忆的渴望,强调了对伟大事业的铭记与传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水来自蛮夷中:暗示外敌之地,表达对外族的警惕。
- 五月六月声摩空:描绘夏季雷声,象征威胁与自然的力量。
- 巨鱼穹龟牙须雄:形象的比喻,展示自然的威严。
- 欲取闤市为龙宫:表明外敌对市场的掠夺意图。
- 横堤百丈卧霁虹:壮观的堤坝如同彩虹,象征保护。
- 始谁筑此东平公:对筑堤者的赞美,赞美无名英雄。
- 今年乐哉适岁丰:表达对丰收的喜悦。
- 吏不相倚勇赴功:官员们积极作为,表现出一种责任感。
- 西山大竹织万笼:描绘自然资源的丰富。
- 船舸载石来亡穷:显示人们努力改善生活条件。
- 横陈屹立相叠重:形容堤坝的雄伟与坚固。
- 我登高原相其冲:诗人立场高远,俯视全局。
- 一盾可受百箭攻:强大的防御能力。
- 蜿蜿其长高隆隆:形容堤坝的曲折延伸。
- 截如长城限羌戎:将堤坝比作长城,表现防御功能。
- 安得椽笔记始终:表达对历史的追溯与记录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堤坝比作彩虹,形象生动。
- 对仗:如“横堤百丈卧霁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描绘堤坝的雄伟,增强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人们在自然与外敌威胁下,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精神,展现了对家国的关切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着外来的威胁与自然的力量。
- 堤坝:代表人们的努力与抗争,体现了保护与防御的意义。
- 竹笼:象征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人们的智慧。
- 盾牌:象征防御与保护,体现安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蛮夷”指的是哪种人?
- A. 中原人
- B. 边远民族
- C. 商贾
- 答案:B
-
“横堤百丈卧霁虹”中“霁虹”指的是什么?
- A. 彩虹
- B. 霓虹
- C. 夕阳
- 答案:A
-
诗人在文中对丰收持何种态度?
- A. 悲观
- B. 喜悦
- C. 无所谓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的诗歌都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但陆游的诗更加强调人们的团结与努力,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个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陆游的豪放与杜甫的沉郁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