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观师绣观音赞》
时间: 2025-01-04 07:12:58意思解释
了观师绣观音赞
原文展示:
六合内外,若有不观音处。
则此丝缕,不能坚固。
横此三十二应,共此一光明聚。
了观观音,自知金针落处。
知落处,女娲补天夜夜雨。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宇宙的每个角落,如果有地方没有观音的存在,那么这一切的丝线也就无法牢固地维系。
这三十二种应身,汇聚成一片光明的光辉。
了然地观察观音,自己就能知道金针落在哪儿了。
知道了落处,女娲便能在每个夜晚修补天幕,降下甘霖。
注释:
- 六合:指天地、万物,宇宙的整体。
- 观音:即观世音菩萨,慈悲的象征,能听见世人的苦难。
- 丝缕:比喻万物的联系与维系。
- 三十二应:指观音的三十二种化身,体现其无处不在的慈悲。
- 金针:比喻智慧的象征,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真相。
- 女娲:中国神话中的女神,创造人类并补天的形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苏轼的好友。他的诗风清新,兼具豪放与细腻,受到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了观师绣观音赞》创作于黄庭坚对佛教思想的深入理解之时,表达了对观音菩萨之慈悲的赞美以及对宇宙万物关系的思考。诗中提到女娲补天,反映了对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关注。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观音”这一形象,传达了佛教慈悲思想与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开头提到“六合内外”,旨在强调观音的普遍性与重要性。诗中“若有不观音处”,表达了如果没有观音的存在,万物之间的联系就会变得脆弱。这里的“丝缕”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相互依赖,展现了万物之间的紧密联系。
接着,诗人提到“三十二应”,这不仅是观音的多样化身,也是对其无处不在的赞美。通过“光明聚”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希望与光明的感觉,暗示了信仰的力量。
“了观观音,自知金针落处”一句,则是强调了对真理的领悟与智慧的获取。在这里,诗人将观音的慈悲与智慧结合,认为通过对观音的观察与理解,能够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答案。
最后提到“女娲补天夜夜雨”,则将观音的慈悲与女娲的创造结合,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人类的生存。整首诗不仅在宗教层面传达了一种信仰,也在哲学层面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六合内外,若有不观音处。
指在宇宙间,如果存在没有观音的地方。 - 则此丝缕,不能坚固。
一旦缺乏观音的慈悲,万物之间的联系便会变得脆弱。 - 横此三十二应,共此一光明聚。
观音的三十二种化身象征着普遍的光明与希望。 - 了观观音,自知金针落处。
通过对观音的理解,能够领悟到真理的所在。 - 知落处,女娲补天夜夜雨。
知道了真理,便能修补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带来甘霖与福泽。
- 六合内外,若有不观音处。
-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尤其是在意象的运用上,展现了观音的多重性与深邃的哲理。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慈悲与智慧的重要性,通过对观音的赞美,表达了对生命与自然和谐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观音:象征着慈悲、智慧与救赎。
- 女娲:代表着创造、修复与生命的延续。
- 光明:象征着希望与真理,是对未来的期盼。
互动学习: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观音”象征着什么?
- A. 智慧
- B. 权力
- C. 财富
- D. 恶行
-
“三十二应”指的是什么?
- A. 观音的三十二种化身
- B. 三十二个朋友
- C. 三十二个地方
- D. 三十二种语言
-
诗中提到的“女娲”是哪个神话中的人物?
- A. 创造人类
- B. 保护动物
- C. 传播知识
- D. 统治风暴
参考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观音菩萨颂》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了观师绣观音赞》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在意象与情感上有着不同的侧重。前者强调了佛教的慈悲与智慧,后者则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对生命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庭坚诗文选》
- 《佛教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