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斌老乞苦笋》

时间: 2025-01-17 09:19:27

南园苦笋味胜肉,箨龙称冤莫采录。

烦君更致苍玉束,明日风雨皆成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园苦笋味胜肉,箨龙称冤莫采录。烦君更致苍玉束,明日风雨皆成竹。

白话文翻译:

在南园中的苦笋味道胜过肉类,箨龙(竹子的一种)为此感到冤屈不要被采摘。烦请你再送来一些苍玉(指青竹),明天风雨之后它们都会长成竹子。

注释:

  • 南园:指南方的竹园。
  • 苦笋:竹笋的一种,味道苦涩。
  • 味胜肉:味道胜过肉类,强调竹笋的美味。
  • 箨龙:指竹子的外皮,形容竹子。
  • 称冤:感到冤屈,指竹笋被采摘的可惜。
  • 苍玉束:指青色的竹子,象征生机和希望。
  • 成竹:比喻竹子长成,暗指希望与生长。

典故解析:

“苦笋味胜肉”可以理解为在食物选择上,苦笋因其独特的味道而被推崇,与当时人们追求的饮食文化相吻合。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古人常以竹子比喻君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居士,北宋时期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好友,以其独特的诗风和书法被人称道,作品常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黄庭坚晚年之际,正值南方竹林丰收之季,诗人通过竹笋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园中的苦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味的赞赏和对生活中简单事物的珍视。开头两句直接将苦笋的味道与肉类进行对比,突出了其独特的风味,表现出一种对自然馈赠的感恩之情。接下来的“箨龙称冤莫采录”,以拟人的手法赋予竹子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生态的关怀,暗示了对竹子不应被随意采摘的呼吁,传达出一种敬畏自然的态度。最后两句则展望了未来的生长,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生命力的信心和对自然循环的理解。这首诗在简洁中蕴含了深邃的哲理,展示了黄庭坚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园苦笋味胜肉:在南方的园子里,苦笋的味道比肉还要美味。
  • 箨龙称冤莫采录:竹子的外皮为此感到冤屈,不要被随意采摘。
  • 烦君更致苍玉束:请再送来一些青竹。
  • 明日风雨皆成竹:明天经过风雨之后,竹子都将茁壮成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苦笋比作肉类,强调其美味。
  • 拟人:赋予竹子以情感,让箨龙“称冤”,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苦笋和竹子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态的珍视以及对生命力的赞美,反映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意象分析:

  • 苦笋:象征自然的馈赠和生活的乐趣,代表着简朴而真实的美味。
  • 箨龙:代表竹子,象征坚韧与高洁,寓意深远。
  • 苍玉:象征生机与希望,暗示未来的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苦笋”与“肉”相比,哪个味道更胜一筹?

    • A. 苦笋
    • B. 肉
    • C. 两者相同
    • D. 无法比较
  2. “箨龙称冤”中的“称冤”指的是什么?

    • A. 感到快乐
    • B. 感到冤屈
    • C. 感到生气
    • D. 感到无聊
  3. 诗中“明日风雨皆成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迷茫
    • B. 对生命力的信心
    • C. 对风雨的恐惧
    •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暘》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从斌老乞苦笋》杜甫《春望》
    • 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但黄庭坚更侧重于具体的物象(竹笋),而杜甫则关注宏观的国家命运与人情冷暖,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
  • 《黄庭坚诗文全集》:深入了解黄庭坚的诗歌风格与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