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呈尤侍郎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10:30:58

珍重尤夫子,逢人问死生。

扫门那惮远,出户直须晴。

为国鬓先白,因官名更清。

何时容卜夜,灯畔听文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珍重尤夫子,逢人问死生。
扫门那惮远,出户直须晴。
为国鬓先白,因官名更清。
何时容卜夜,灯畔听文衡。

白话文翻译:

珍重尤侍郎,人人都在问他的生死。
打扫门前的尘埃又何惧路途遥远,
出门时还得挑个晴天。
为国奉献,鬓发早已斑白,因而名声更加清白。
何时才能在夜晚,灯下静听文衡的教诲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珍重:珍惜、重视。
  • 尤夫子:指尤侍郎,古代对文人的尊称。
  • 扫门:打扫门前,表示对待客人的礼仪。
  • 那惮:何惧,表示不怕。
  • :鬓发,指头发的两侧。
  • 卜夜:夜晚的安排,指占卜或算命。

典故解析

  • 文衡:指衡量文章的标准,可能指的是对知识和学问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退庵,宋代诗人、书法家。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抒情见长,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对尤侍郎的思念与敬重中写成,反映出作者对友人的关心及对国家前途的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以对尤侍郎的珍视为主线,表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思考。开篇即以“珍重”二字,表达了作者对尤侍郎深厚的情谊。接着提到“逢人问死生”,显示出世间对生死的关注,似乎在暗示尤侍郎的健康与安危,也反映出世人对生命深刻的思考。

“扫门那惮远,出户直须晴”两句,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明虽然路途遥远,但只要心中有光,何惧艰难。接下来的“为国鬓先白”,则是对为国家奉献的责任感的体现,作者通过“鬓先白”一语,传达出时间的流逝和奉献的艰辛。

结尾的“何时容卜夜,灯畔听文衡”则引人深思,渴望在夜深人静时与友人共话学问,展现了作者对学术的渴望与对友谊的向往,情感细腻而深沉。整首诗在抒情中蕴含哲理,传达出对生命的尊重、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国家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珍重尤夫子:开头直接点出对尤侍郎的重视,显示出深厚的情感。
  • 逢人问死生:表示外界对尤侍郎的关心,可能暗示其健康状况。
  • 扫门那惮远:比喻打理家务并不畏惧远途,反映出一种积极态度。
  • 出户直须晴:强调出门需要好天气,寓意着希望和顺利。
  • 为国鬓先白:为国家奉献,白发早生,体现出牺牲与责任。
  • 因官名更清:因官职而名声更加清白,显示出对清白之道的追求。
  • 何时容卜夜:对未来的期待,想在夜晚与友人静谈,展现出对学问的渴望。
  • 灯畔听文衡:灯下聆听文衡的教诲,象征着知识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扫门那惮远,出户直须晴”两句,形成对仗工整的结构。
  • 比喻:将生活的琐事与人生的哲理相结合,带有一种生活的智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对学问的渴望,融情于理,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珍重:象征着深厚的友情。
  • 生死:代表对生命的关注和思考。
  • :象征着希望与顺利。
  • 白发:象征着经历与奉献。
  • :象征着知识的光明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尤夫子”是谁?

    • A. 诗人的朋友
    • B. 诗人的老师
    • C. 诗人的敌人
  2. “扫门那惮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远方的恐惧
    • B. 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 C. 对朋友的关心
  3. 诗中提到的“鬓先白”是为了强调什么?

    • A. 年龄的增长
    • B. 对国家的奉献
    • C. 个人的清白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张镃与王安石的作品都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但张镃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王安石则多体现对国家和家国情怀的关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