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时间: 2025-01-14 11:02:46

原子保所得,所得在养心。

澹然处穷阎,蓬蒿绝车音。

结驷者谁子,排门顾同襟。

乃知能辩者,於道未为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杂兴
张镃

原子保所得,所得在养心。
澹然处穷阎,蓬蒿绝车音。
结驷者谁子,排门顾同襟。
乃知能辩者,於道未为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内心宁静与心灵修养的追求。诗中提到“原子保所得”,意味着通过修养心性而获得的内心平和。处于偏僻的地方,周围环境宁静,车马的喧嚣已然消失。作者询问,驾车来此的是什么人,抬头看看门前的友人。最后,意识到真正能分辨事物的人,在道理上还未到达深刻的境界。

注释:

  • 原子:指内心的根本,或心灵的本质。
  • 澹然:形容心境平和,心无旁骛。
  • 穷阎:偏僻的居所,阎指围墙,穷指极限。
  • 蓬蒿:野草,代表荒凉的环境。
  • 结驷:驾车,古代贵族的生活象征。
  • 同襟:同样的志趣或理念的人。
  • 能辩者:能够辨别事物的人。
  • 於道未为深:在道理上还未达到很深的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生年不详-约1080年),字子华,号石山,宋代诗人。张镃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为主。他在诗中常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对内心修养的重视。

创作背景:

《杂兴》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繁华,士人多追求功名利禄。张镃则选择隐逸,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修养,诗中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杂兴》通过简单的语言与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内心修养与宁静生活的深刻理解。开篇提到“原子保所得”,即强调心灵的修养是最重要的,而非外在的物质追求。接着以“澹然处穷阎”描绘出一种宁静的环境,体现出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作者在诗中提及“蓬蒿绝车音”,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的氛围,显示出喧嚣的世俗生活已与他无关。接着,作者提到“结驷者谁子”,表达了对同道之人的思考,暗示有志之士的相聚与共鸣。

最后一句“乃知能辩者,於道未为深”,则深刻揭示了作者对道理的思考,虽然能辩者众多,但真正能理解深刻道理的人却寥寥无几。这不仅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也在提醒读者要追求真正的智慧与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幅宁静的田园图景,充满了哲理与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宋代士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究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原子保所得,所得在养心。”:通过修养心性,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2. “澹然处穷阎,蓬蒿绝车音。”:在偏僻的地方,心境宁静,周围环境清幽。
  3. “结驷者谁子,排门顾同襟。”:问驾车而来的友人,强调友人与志趣相投的重要性。
  4. “乃知能辩者,於道未为深。”:意识到真正懂得道理的人,往往尚未达到深刻的理解。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原子保所得”与“所得在养心”,形成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隐喻:如“澹然处穷阎”,通过宁静的环境象征内心的平和。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内心修养的重要性,反映出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对深刻智慧的追求。通过描绘宁静的环境与志同道合的友人,传递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原子:象征内心的本质与根本。
  • 蓬蒿:象征荒凉与寂静,代表一种超脱的生活。
  • :象征世俗的荣华与生活的喧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原子保所得”主要强调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心灵修养
    • C. 社会地位
    • D. 家庭关系
  2. “澹然处穷阎”中“澹然”代表了什么?

    • A. 喧闹
    • B. 宁静
    • C. 忧愁
    • D. 热闹
  3. 诗中“结驷者”指的是谁?

    • A. 驾车的人
    • B. 朋友
    • C. 学者
    • D. 普通人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张镃的《杂兴》同样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张镃则更注重内心的修养与哲理的思考。王维通过大自然的美丽来展现宁静,而张镃则通过对内心的探索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