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

时间: 2025-01-06 13:35:30

锄犁身手拙于鸠。

老去有菟裘。

留得子春家法,不知冠带昆丘。

东林下噀,廿年旧梦,莫莫休休。

抛尽山田十棱,无缘部曲黄牛。

意思解释

朝中措

作者: 朱祖谋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锄犁身手拙于鸠。老去有菟裘。
留得子春家法,不知冠带昆丘。
东林下噀,廿年旧梦,莫莫休休。
抛尽山田十棱,无缘部曲黄牛。


白话文翻译:

我在锄地、犁田的技艺上,远不如那鸠鸟。年纪渐长,身上的衣服也显得寒酸。
我留下的只是家传的教诲,却不知如何去应对世俗的繁华。
在东林下的清风中,回忆起曾经的二十年旧梦,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抛弃了这片山田,连十棱的田地都不再拥有,却无缘再与黄牛相伴。


注释:

  • 锄犁:指农具,象征耕作的技能与辛勤。
  • :古代指一种鸟,常用来比喻某种能力或技术。
  • 菟裘:指粗劣的衣服,象征贫困与落魄。
  • 冠带昆丘:指仕途与名利,象征对世俗生活的追求。
  • 东林:东边的树林,寓意宁静和回忆。
  • :指吐出,形容将过去的梦境重新唤起。
  • 廿年:二十年,强调时间的流逝。
  • 山田:指山地的田地,象征农耕生活。
  • 部曲黄牛:部曲是古代士人的家属,黄牛象征财富和稳定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祖谋,清代诗人,生于贫苦家庭,因而常以农村生活为题材,诗风质朴,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多描写农民生活与自然景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创作背景:

《朝中措》创作于朱祖谋晚年,结合了他的人生经历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通过对耕作与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朝中措》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诗中以“锄犁身手拙于鸠”开篇,直白地表达出诗人对自身能力的自谦与对自然的敬畏。接下来的“老去有菟裘”,则引入了年岁渐长后生活的窘迫与无奈,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不易。诗人虽有家法相传,但在现实的压力面前,感到无能为力,流露出对世俗繁华的无奈与失落。

在“东林下噀,廿年旧梦”中,诗人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二十年的岁月如烟,令人感慨万千。而“抛尽山田十棱,无缘部曲黄牛”则是对生活的无奈与悔恨,抛弃了曾经的田地,失去了与黄牛的相伴,象征着失去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以农耕生活为背景,映射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无奈感,给予读者以深思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锄犁身手拙于鸠:表明自己在农耕方面的笨拙与无能。
  2. 老去有菟裘:暗示年老后的落魄与生活的困顿。
  3. 留得子春家法:虽然有家传的教诲,但在现实中显得无用。
  4. 不知冠带昆丘:对名利的茫然,显示出对社会的疏离感。
  5. 东林下噀:在东林的环境中,唤起往日的回忆。
  6. 廿年旧梦: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对过去的思念。
  7. 莫莫休休:感慨万千,不禁唏嘘。
  8. 抛尽山田十棱:象征着对生活的放弃。
  9. 无缘部曲黄牛:失去了陪伴与安稳,显示出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锄犁身手拙于鸠”,以鸠鸟比喻高超的技艺。
  • 对仗:如“留得子春家法,不知冠带昆丘”,形成鲜明的对比。
  • 排比:如“抛尽山田十棱,无缘部曲黄牛”,增加了诗的节奏感与情感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经历与感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对过往岁月的怀念,表现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情感真挚,发人深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锄犁:农耕的象征,代表勤劳与生活的根本。
  • 菟裘:贫困的象征,反映了生活的窘迫。
  • 东林:宁静与回忆的象征,提供情感的寄托。
  • 黄牛:象征财富与安稳的生活,代表着失去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菟裘”指的是什么?

    • A. 精美的衣服
    • B. 粗劣的衣服
    • C. 农具
    • D. 珍贵的饰品
  2. 诗中“廿年旧梦”强调了什么?

    • A. 过去的快乐时光
    • B. 未来的希望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财富的追求
  3.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 A. 渴望
    • B. 随意
    • C. 疏离
    • D. 不屑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国家与生活的忧虑,表现出诗人在动荡时代的感慨。
  • 《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离别的感伤与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清代文学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