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闺中月是天涯月,照妾遥知亦照君。月解令人千里共,人能似月两头分。
白话文翻译:
在闺房中看到的月亮,也是天涯海角的月亮,它照耀着我,也一定照耀着你。月亮能让人千里共婵娟,而人却不能像月亮那样两头相聚。
注释:
- 闺中月:指在闺房中看到的月亮。
- 天涯月:指远在天边的月亮。
- 妾:古代女子的自称。
- 君:指诗中的对方,可能是丈夫或情人。
- 月解令人千里共:月亮能让人感觉千里之外的人也在一起。
- 人能似月两头分:人却不能像月亮那样两头相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在思念远方的亲人或爱人时所作,通过月亮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和无法相聚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月亮这一普遍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人们常常因为各种原因与亲人分离,月亮成为了寄托思念的象征。诗人通过对比月亮的共性和人的分离,抒发了对远方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聚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月亮为媒介,巧妙地将闺中与天涯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闺中月是天涯月”一句,既展现了月亮的普遍性,又暗示了诗人与远方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系。“照妾遥知亦照君”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联系,月亮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后两句“月解令人千里共,人能似月两头分”则通过对比,突出了人的分离和月亮的共性,抒发了诗人对无法相聚的无奈和悲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闺中月是天涯月:这句诗通过“闺中”和“天涯”的对比,展现了月亮的普遍性,无论是在闺房中还是在天涯海角,看到的都是同一轮月亮。
- 照妾遥知亦照君:这句诗通过“照妾”和“照君”的并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月亮成为了传递情感的媒介。
- 月解令人千里共:这句诗通过“月解”和“千里共”的结合,强调了月亮能让人感觉千里之外的人也在一起。
- 人能似月两头分:这句诗通过“人能似月”和“两头分”的对比,突出了人的分离和月亮的共性,抒发了诗人对无法相聚的无奈和悲伤。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闺中”与“天涯”、“照妾”与“照君”、“月解”与“人能似月”的对比,突出了月亮的共性和人的分离。
- 拟人:诗中将月亮拟人化,赋予了月亮“解令人千里共”的能力,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月亮这一意象,表达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聚的无奈。诗人通过对比月亮的共性和人的分离,抒发了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
意象分析:
- 月亮:诗中的主要意象,象征着普遍性和共性,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
- 闺中:指闺房,象征着诗人的所在之地。
- 天涯:指远在天边,象征着远方亲人的所在之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闺中月”指的是什么? A. 在闺房中看到的月亮 B. 在天涯海角看到的月亮 C. 在闺房中看不到的月亮 D. 在天涯海角看不到的月亮
-
诗中的“君”指的是谁?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的丈夫或情人 C. 诗人的亲人 D. 诗人的敌人
-
诗中的“月解令人千里共”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月亮能让人感觉千里之外的人也在一起 B. 月亮能让人感觉千里之外的人不在一起 C. 月亮能让人感觉千里之外的人很遥远 D. 月亮能让人感觉千里之外的人很亲近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通过月亮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月亮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与赵蕃《对月赠答二首》:两首诗都通过月亮表达了思念之情,但李白的《静夜思》更加简洁明了,而赵蕃的《对月赠答二首》则更加细腻和深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