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参政自建康得资政宫祠六诗寄呈》

时间: 2025-01-14 05:57:53

一再将书托置邮,渺然殊未亦湛浮。

平生愿识才能见,别去于今岁又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范参政自建康得资政宫祠六诗寄呈

一再将书托置邮,渺然殊未亦湛浮。 平生愿识才能见,别去于今岁又周。

白话文翻译:

我一再将书信托付给邮差,但你的回信却渺茫无踪,如同深水中的浮萍。 我一生都希望能认识你,才能相见,但自从分别后,时间又过去了一年。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再:多次。
  • 将书:寄信。
  • 托置邮:托付给邮差。
  • 渺然:渺茫,无踪影。
  • 殊未:特别,非常。
  • 湛浮:深水中的浮萍,比喻无定。
  • 平生:一生。
  • 愿识:希望能认识。
  • 才能见:才能相见。
  • 别去:分别。
  • 于今:到现在。
  • 岁又周:时间又过去了一年。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与韩淲并称“上饶二泉”,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寄给范参政的六首诗之一,表达了他对范参政的思念和期盼。范参政自建康(今南京)得到资政宫祠的任命,赵蕃通过书信表达了自己的祝贺和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期盼。首句“一再将书托置邮”,表明诗人多次寄信给友人,但友人的回信却渺茫无踪,如同深水中的浮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无奈。后两句“平生愿识才能见,别去于今岁又周”,则表达了诗人一生都希望能认识友人,才能相见,但自从分别后,时间又过去了一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一再将书托置邮”,表明诗人多次寄信给友人,但友人的回信却渺茫无踪,如同深水中的浮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无奈。
  • 次句“渺然殊未亦湛浮”,继续描绘友人回信的渺茫无踪,如同深水中的浮萍,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第三句“平生愿识才能见”,表达了诗人一生都希望能认识友人,才能相见,但自从分别后,时间又过去了一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末句“别去于今岁又周”,则表达了诗人一生都希望能认识友人,才能相见,但自从分别后,时间又过去了一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渺然殊未亦湛浮”中的“湛浮”比喻无定,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无奈。
  • 对仗:“一再将书托置邮,渺然殊未亦湛浮”中的“一再”与“渺然”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念和期盼。诗人通过多次寄信给友人,但友人的回信却渺茫无踪,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无奈。诗人一生都希望能认识友人,才能相见,但自从分别后,时间又过去了一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渺然:渺茫,无踪影。
  • 湛浮:深水中的浮萍,比喻无定。
  • 平生:一生。
  • 愿识:希望能认识。
  • 才能见:才能相见。
  • 别去:分别。
  • 于今:到现在。
  • 岁又周:时间又过去了一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一再将书托置邮”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焦虑 C. 愤怒 D. 悲伤
  2. “渺然殊未亦湛浮”中的“湛浮”比喻什么? A. 稳定 B. 无定 C. 清晰 D. 模糊
  3. 诗中“平生愿识才能见”表达了诗人什么愿望? A. 希望得到回信 B. 希望认识友人 C. 希望相见 D. 希望分别
  4. 诗中“别去于今岁又周”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焦虑 C. 愤怒 D. 悲伤

答案:1. B 2. B 3. C 4.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韩淲《寄赵章泉》:这首诗也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期盼,与赵蕃的这首诗有相似的主题和情感。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寄范参政》与韩淲的《寄赵章泉》:这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期盼,但赵蕃的诗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描绘,而韩淲的诗则更加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赵蕃的许多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赵蕃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诗人传记》: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赵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赵蕃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