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挽词七首》

时间: 2025-01-14 16:47:17

俭薄留遗诏,遵行在继承。

桐棺会稽冢,瓦器孝文陵。

阙外秋萤度,林端晓月澄。

须知无可欲,终古不骞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仁宗皇帝挽词七首 蔡襄 〔宋代〕

俭薄留遗诏,遵行在继承。 桐棺会稽冢,瓦器孝文陵。 阙外秋萤度,林端晓月澄。 须知无可欲,终古不骞崩。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仁宗皇帝节俭治国和遵守遗诏的赞美。诗中提到仁宗的遗诏要求节俭,他的陵墓使用桐木棺材和瓦器,体现了他的简朴。诗末提到,这种无可欲求的节俭精神将永远不朽。

注释: 字词注释:

  • 俭薄:节俭简朴。
  • 遗诏:皇帝临终前的遗命。
  • 遵行:遵守并执行。
  • 桐棺:用桐木制作的棺材,象征简朴。
  • 会稽冢:会稽山的陵墓。
  • 瓦器:陶制的器皿,象征简朴。
  • 孝文陵:指汉文帝的陵墓,以其节俭著称。
  • 阙外:宫阙之外。
  • 秋萤:秋天的萤火虫。
  • 林端:树林的顶端。
  • 晓月澄:清晨的月亮清澈明亮。
  • 无可欲:没有贪欲。
  • 终古:永远。
  • 不骞崩:不崩塌,比喻不朽。

典故解析:

  • 孝文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以其节俭著称,不封不树,使用瓦器和木器,与仁宗的遗诏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多表现对时政的关心和对节俭美德的推崇。这首诗是在仁宗皇帝去世后所作,表达了对仁宗节俭治国的赞美和对遗诏的尊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仁宗皇帝去世后,诗人为了纪念和赞颂仁宗的节俭美德和遵守遗诏的精神而创作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仁宗皇帝节俭治国和遵守遗诏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节俭美德的推崇。诗中提到的桐棺和瓦器,以及对孝文陵的提及,都体现了仁宗的简朴和节俭。诗末的“须知无可欲,终古不骞崩”强调了这种节俭精神的不朽和永恒。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是对仁宗皇帝高尚品德的深刻颂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俭薄留遗诏,遵行在继承。” —— 仁宗留下节俭的遗诏,要求后人遵守并继承。
  2. “桐棺会稽冢,瓦器孝文陵。” —— 仁宗的陵墓使用桐木棺材和瓦器,体现了他的简朴,与汉文帝的孝文陵相呼应。
  3. “阙外秋萤度,林端晓月澄。” —— 宫阙外的秋萤和林端的晓月,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清明的氛围。
  4. “须知无可欲,终古不骞崩。” —— 强调仁宗的节俭精神没有贪欲,将永远不朽。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桐棺会稽冢,瓦器孝文陵”。
  • 比喻:“终古不骞崩”比喻节俭精神的不朽。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赞颂仁宗皇帝的节俭美德和遵守遗诏的精神,强调这种节俭精神的不朽和永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桐棺:象征简朴。
  • 瓦器:象征简朴。
  • 秋萤:象征宁静和清明。
  • 晓月:象征清澈和明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仁宗皇帝的遗诏要求什么? A. 奢华 B. 节俭 C. 权力 D. 财富
  2. 诗中提到的“孝文陵”是指谁的陵墓? A. 汉武帝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高祖
  3. 诗末的“终古不骞崩”比喻什么? A. 节俭精神的不朽 B. 陵墓的坚固 C. 皇帝的权力 D. 国家的繁荣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仁宗皇帝挽词》:同样表达对仁宗皇帝的赞美和怀念。

诗词对比:

  • 蔡襄的《仁宗皇帝挽词七首》与王安石的《仁宗皇帝挽词》:两者都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赞美,但蔡襄的诗更注重节俭美德的颂扬,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仁宗政治成就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包括《仁宗皇帝挽词七首》。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蔡襄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