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温州》
时间: 2025-01-19 18:01:48意思解释
至温州
作者:文天祥 〔宋代〕
原文展示
晏岁着脚来东瓯,始觉坤轴东南浮。
百川同归无异脉,有如天子朝诸侯。
何年飞落两巨石,孤撑肮脏分江流。
初疑炼失女娲手,又疑钓脱任公钩。
冯夷海若不敢有,涌出精舍如莲舟。
楼高百尺蜃吐气,塔耸双角龙昂头。
蒲牢撞撞鼍坎坎,潮声滚滚风飕飕。
沙高峰顶德门住,海门山上焦公留。
长淮在望铁甕近,大浪不洗英雄愁。
孰知隶古百粤地,今为礼乐衣冠州。
池塘芳草年年绿,谢公胜事遗江楼。
蓝田无颣蟾架夜,黄金作颗人家秋。
客帆渺茫拂宸极,渔舠散漫轻凫鸥。
丽天红日起初浴,五云扶上烟氛收。
孤臣涕泗如此水,恨不从帝崆峒游。
白话文翻译
晏的岁月来到了东瓯,才开始感觉到地球的轴心在东南方漂浮。
百川归流没有不同的脉络,就像天子召见诸侯一样。
是什么时候那两块巨石飞落,孤独地支撑着肮脏的江流。
我最初以为是女娲失手炼石,又怀疑是任公的钓竿脱落了。
冯夷海似乎不敢有所作为,涌现出精舍如同莲花的船只。
高楼百尺蜃气吐出,塔耸双角像龙昂首。
蒲牢的声音撞击着鼍的坎坎,潮声滚滚伴随风飕飕。
沙高的峰顶上德门静居,海门山上焦公留下。
长淮在望铁甕近,大浪无法洗净英雄的忧愁。
谁知道古时的百粤之地,如今成了礼乐衣冠之州。
池塘边的芳草年年翠绿,谢公的胜地留在江楼。
蓝田的夜晚没有蟾蜍架子,黄金般的颗粒在秋天的人家。
客船渺茫地拂过宸极,渔船轻轻散漫如鸥。
美丽的天边红日初升,五云扶持着烟霭收敛。
孤独的臣子泪水如水般流淌,恨不能随帝游于崆峒。
字词注释
- 晏岁:指安闲的时光。
- 东瓯:今浙江温州地区。
- 坤轴:地球的轴心。
- 百川同归:百川归流,形容众水归于同一条河流。
- 女娲:中国神话中的女神,传说她用五彩石补天。
- 冯夷:海神的名字。
- 蜃:传说中的海中生物,可以吐出气体形成幻影。
- 蒲牢: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能发出声音。
典故解析
- 女娲:古代神话人物,补天的故事象征着创造和修复。
- 任公:指的是任公钓鱼的典故,寓意渔翁得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爱国诗人。因其在抵抗元朝入侵中的英勇表现以及忠诚的精神,被后世称为民族英雄。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文天祥被俘之后,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始终心系祖国,反映了他坚定的爱国情怀。
诗歌鉴赏
文天祥的《至温州》是一首充满民族情感与历史沧桑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故国温州的深切怀念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以东瓯为起点,描绘了温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表现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眷恋。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百川同归”、“莲舟”等,生动地表现出江河大海的壮阔和诗人心中的忧愁。
诗中的典故和神话元素不仅增加了文学的深度,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渴望。尤其是在描述自然景观的同时,文天祥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相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的紧迫感。最后一句“孤臣涕泗如此水,恨不从帝崆峒游”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流露出他对自由理想的追求和无奈的悲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晏岁着脚来东瓯:时光流逝,诗人踏上了东瓯这片土地。
- 始觉坤轴东南浮:感受到地理和自然的变化。
- 百川同归无异脉:比喻众多河流最终归入同一条大河。
- 有如天子朝诸侯:比喻和谐的社会关系。
- 何年飞落两巨石:回忆历史中的重大事件。
- 孤撑肮脏分江流:形象地描绘江流中的孤独与悲哀。
- 初疑炼失女娲手:比喻对自然的无奈和对历史的反思。
- 冯夷海若不敢有:暗示海神的无奈。
- 涌出精舍如莲舟:比喻精神的升华与追求。
- 楼高百尺蜃吐气:描绘壮观的建筑与自然景象。
- 塔耸双角龙昂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高耸的塔楼。
- 蒲牢撞撞鼍坎坎:用声音描绘海浪的动感。
- 潮声滚滚风飕飕:展现自然景象的宏伟。
- 沙高峰顶德门住:展现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和谐。
- 海门山上焦公留:提到历史人物,增添文化深度。
- 长淮在望铁甕近:描绘远方的景象,表现出对理想的向往。
- 大浪不洗英雄愁:英雄的悲愤无法被大自然洗净。
- 孰知隶古百粤地:历史感的流露。
- 今为礼乐衣冠州:对现状的反思与批判。
- 池塘芳草年年绿:表现自然的美丽。
- 谢公胜事遗江楼:提到历史,增强文化底蕴。
- 蓝田无颣蟾架夜:描绘宁静的夜晚。
- 黄金作颗人家秋:富饶的象征。
- 客帆渺茫拂宸极:描绘远航的情景。
- 渔舠散漫轻凫鸥:表现宁静的生活情景。
- 丽天红日起初浴: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象。
- 五云扶上烟氛收:展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孤臣涕泗如此水:诗人感情的流露。
- 恨不从帝崆峒游:表现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如天子朝诸侯”,比喻社会和谐。
- 拟人:如“潮声滚滚”,使自然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楼高百尺蜃吐气,塔耸双角龙昂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文天祥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承载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彰显了他作为一个爱国者的坚定信念与悲壮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瓯:象征故乡温州,承载诗人的情感。
- 巨石:象征历史的沉重与不易。
- 莲舟:象征清雅与向上的精神。
- 云霞:象征美好的未来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文天祥的《至温州》主要描写了哪个地方?
- A. 北方
- B. 温州
- C. 长安
-
诗中提到“女娲”是指什么?
- A. 一位历史人物
- B. 中国神话中的女神
- C. 一位诗人
-
诗中“孤臣涕泗如此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失落与思乡
-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王之涣
- 《月夜忆舍弟》 by杜甫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文天祥的《至温州》与王之涣的《登高》都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与对理想的追求。
- 两首诗的表现手法不同,前者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历史典故,后者则通过简洁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共鸣。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文天祥传》